[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动车电池防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69414.8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66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熟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伊耐克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H5/00 | 分类号: | B62H5/00;B62H5/20;B62M6/9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栋律师事务所11425 | 代理人: | 李萍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动车 电池 防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电动车电池防盗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作为电动车重要部件,且电池价格较高,易于携带,辨认性差,因此导致电动车电池丢失率居高不下。为避免电动车电池丢失问题的发生,电动车自身设置警报器,当电动车锁定时,车身发生晃动,警报器发出声音示警。上述方式虽然一定程度减少盗窃率,但是当偷窃者将电源线剪断,则导致车身上的警报器失效。或偷窃者动作较轻时,车身上的警报器无法识别震动,则无法进行示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电动车电池防盗装置,解决现有电动车防盗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电动车电池防盗装置,包括,L型底托,所述L型底托设置于电池仓的仓底四角处;所述L型底托的底板开设锁孔,两片触片分别设置于所述锁孔的内壁两侧,两片触片通过导线与警报装置连接;电池外壳的底部设置与锁孔位置相应的铜柱柱,所述铜柱插装于锁孔内,分别与两片触片接触,当所述铜柱脱离所述锁孔内时,所述报警装置启动。
其中,所述电池外壳开设第一凹孔,所述第一凹孔的孔底贴装磁铁;所述电池仓内壁开设与所述第一凹孔位置相应的第二凹孔,所述第一凹孔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凹孔,还包括,铁柱,所述铁柱设置于第二凹孔内,所述铁柱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凹孔的深度相等。
其中,所述报警装置为四个,分别与四个L型底托相对应。
其中,还包括辅助盖及电源线;所述电源线嵌设于所述辅助盖内;所述电源线的电池接口位于所述辅助盖的下端面,所述电源线的电动车接口位于所述辅助盖的侧壁。
其中,所述L型底托的立板材质为橡胶。
其中,所述报警装置为蜂鸣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动车电池防盗装置,通过设置电池下部,当电池取出时,报警装置立即启动进行示警,使得盗窃者无法提前使报警装置失效,提高了电动车防盗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L型底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L型底托与蜂鸣报警器的截面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池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池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辅助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蜂鸣器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5、9所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电动车电池防盗装置,包括L型底托1,L型底托1的立板101材质为橡胶,底板102材质为PPS工程塑料,立板101选用橡胶使立板101与电池外壳2的摩擦力增加,使得电池更加稳固的固定于电池仓3内。L型底托1共有四个,分别安装于电池仓3的仓底四角处。L型底托1的底板102开设锁孔103,两个触片104分别胶粘于锁孔`02的内壁的两侧,两片触片104分别通过导线与报警装置连接。报警装置可选用蜂鸣报警器4,蜂鸣报警器4通过采购即可获得。电池外壳2的底部设置与锁孔103位置相应的铜柱201,将电池安装于电池仓3内时,铜柱201插入锁孔103内,铜柱201长度与锁孔103深度相等,分别与两片触片104接触,使得两片触片104电路连通,使得蜂鸣器4短路。当铜柱201脱离锁孔103内时,两片触片104断路,蜂鸣器4供电发出声音示警。L型底托1将电池撑起,蜂鸣器4可安置于电池外壳2底部与电池仓3的仓底之间的空隙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伊耐克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伊耐克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694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电动自行车
- 下一篇:新型电动自行车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