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辅助针道的导向模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60555.3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559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杰;姜玉良;彭冉;吉喆;郭福新;孙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N5/10 | 分类号: | A61N5/10;A61B90/11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正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8 | 代理人: | 路远 |
地址: | 10019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道 导向模板 辅助针 固定针 本实用新型 虚拟 坐标轴 荧光 身体位置 误差减小 原点设置 容错率 引导柱 再调整 对位 进针 打印 错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辅助针道的导向模板,包括通过3D打印技术制成的模板,在模板上设置有多个计划针道,在模板上设置有荧光坐标轴,在荧光坐标轴的原点设置有固定针道,对应每个计划针道设置有唯一的编号,且在靠近计划针道的位置设置有虚拟针道。本实用新型具有辅助针道的导向模板设置有虚拟针道,增加的虚拟针道可以弥补因模板与人体细微错位时增加容错率,避免在术中再调整模板与人体的对位。具有合适的引导柱通道长度使得进针的误差减小,同时不影响手术中的操作。设置固定针通道下固定针,将模板与身体位置相对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创医疗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来说是一种在粒子植入手术过程中应用的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放射治疗(放疗)是针对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放疗副反应以及放疗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开发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以下简称粒子植入)。
粒子植入是一种将放射源植入肿瘤内部,让其以摧毁肿瘤的治疗手段。粒子植入治疗技术涉及放射源,其核心是放射粒子。粒子植入主要依靠定向系统将放射性粒子植入瘤体内,通过微型放射源发出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限度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只有微小损伤。
目前的粒子植入手术临床上通常是由医生凭经验进行,这就对医生的治疗经验和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的在CT影像引导下进行的内放疗手术,由于存在几个乃至几十、上百个穿刺点,术中基本上是“盲穿”。另外,当前已有的肿瘤粒子植入计划系统都是基于一维或者二维影像数据对穿刺进针通道进行预计划,并不能计算粒子的处方剂量,这就常常造成粒子植入之后肿瘤内部出现“热区”(剂量过大导致副作用)和/或“冷区”(剂量过小导致无效果)的不良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在粒子植入手术过程中辅助穿刺的具有辅助针道的导向模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具有辅助针道的导向模板,包括通过3D打印技术制成的模板,在模板上设置有坐标轴和多个计划针道,其特征在于,在坐标轴的原点设置有固定针道,在靠近计划针道的位置设置有虚拟针道。
优选地,所述计划针道为有引导柱通道,所述引导柱凸出于模板上表面,所述引导柱的长度为1.8~2.3cm。
优选地,所述虚拟针道为无引导柱通道。
优选地,所述引导柱的长度为2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具有辅助针道的导向模板设置有虚拟针道,增加的虚拟针道可以弥补因模板与人体细微错位时增加容错率,避免在术中再调整模板与人体的对位。合适的引导柱通道长度使得进针的误差减小,同时不影响手术中的操作。而且采用固定针通道下固定针,将模板与身体位置相对固定,固定针也为具有引导柱通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辅助针道的导向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辅助针道的导向模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具有辅助针道的导向模板,包括通过3D打印技术制成的模板1,在模板1上设置有坐标轴5和多个计划针道2,在坐标轴5的原点设置有固定针道4,在靠近计划针道2的位置设置有虚拟针道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未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605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