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器吊环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57897.X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34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魏红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淅川丹江减振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7/00 | 分类号: | F16F7/00;F16F9/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445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器 吊环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震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器吊环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减震器(Absorber),减震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减震器中的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减震器的好坏关系到乘车的舒适度和零件的使用寿命。而减震器吊环连接件是减震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之一,目前技术中的减震器吊环连接件,结构复杂,安装不方便,调节困难,给减震器的维修带来诸多不便。
有鉴于此,提出一种减震器吊环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通过改变活塞杆上接头的结构形式,实现减振器由原来的活塞杆端朝下安装调整为朝上安装,内部结构由原来的单缸结构升级为双缸结构,优化了减振器的性能,软硬调整方式由原来的下部调节改为上部调节且调整结构自带调整块,便于操作。该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连接效果好,便于调节,结构稳定,可以节约更多的成本值得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器吊环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器吊环连接装置,包括活塞杆上接头,所述活塞杆上接头一端开有螺纹孔另一端固定有球形头,所述活塞杆上接头侧端固定有调整块,所述塞杆上接头外表面固定有限位法兰,所述球形头的一端焊接有吊环。
优选的,所述调整块有两个,所述调整块对称分布在活塞杆上接头侧端,所述调整块上开有插孔,所述插孔至少有两个。
优选的,所述限位法兰开有螺钉过孔,所述螺钉过孔至少有三个。
优选的,所述吊环的外形呈双曲线形,所述吊环为一体成型的筒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调整块呈长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减震器吊环连接装置,通过改变活塞杆上接头的结构形式,实现减振器由原来的活塞杆端朝下安装调整为朝上安装,安装方便,内部结构由原来的单缸结构升级为双缸结构,优化了减振器的性能,软硬调整方式由原来的下部调节改为上部调节且调整结构自带调整块,便于操作。该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连接效果好,便于调节,结构稳定,可以节约更多的成本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半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1活塞杆上接头、2螺纹孔、3调整块、31插孔、4限位法兰、41螺钉过孔、5球形头、6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减震器吊环连接装置,包括活塞杆上接头1,所述活塞杆上接头1一端开有螺纹孔2另一端固定有球形头5,所述活塞杆上接头1侧端固定有调整块3,所述塞杆上接头1外表面固定有限位法兰4,所述球形头5的一端焊接有吊环6,方便该连接装置的安装。
具体的,所述调整块3有两个,所述调整块3对称分布在活塞杆上接头1侧端,所述调整块3上开有插孔31,所述插孔31至少有两个,便于调节。
具体的,所述限位法兰4开有螺钉过孔41,所述螺钉过孔41至少有三个,便于安装。
具体的,所述吊环6的外形呈双曲线形,所述吊环6为一体成型的筒状结构,提高该连接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调整块3呈长圆形,便于扳手的卡入。
工作原理:工作时,通过螺纹孔2实现活塞杆上接头1的螺纹连接,此时减震器的弹簧套接在活塞杆上接头1外表面,限位法兰4实现对弹簧的限位,通过螺钉过孔41对弹簧进行固定,通过扳手插入调整块3上的插孔31,调节减震器的软硬,通过焊接在球形头5端头的吊环6实现和悬架的安装,达到连接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淅川丹江减振器有限公司,未经淅川丹江减振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578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