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自保温砌块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55764.9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7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慧;邵垠硕;台皮克江·艾斯卡尔;王杰;余灵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C1/41 | 分类号: | E04C1/41 |
代理公司: | 郑州意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1138 | 代理人: | 韩晓莉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保温 砌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体砌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自保温砌块。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对不同形式保温体系提出了迫切需求,使得结构节能一体化成为了结构体系发展和应用的重要方向。结构与节能一体化,不仅丰富了建筑结构体系,也能较好地解决了保温体系与建筑同寿命的问题,推动了我国墙体材料的革新和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但是传统的复合自保温砌块体保温效果差,受到结构的限制,复合自保温砌块保温效果大大降低,复合自保温砌块之间配合粘合度低,整体稳固性差,上层和下层以及同层水平结构连接不稳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即使目前市场上出现一些带有凸凹块上下左右可结合的砖体,在连接上,附加水泥砂浆后,这些槽体和凸块的配合连接作用大幅降低,仍然不能解决上下层面连接的有效稳定性,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因此,生产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加工方便快捷,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保温效果好,复合自保温砌块之间配合粘合度高的节能环保的自保温砌块,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加工方便快捷,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保温效果好,复合自保温砌块之间配合粘合度高的节能环保的自保温砌块,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多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是实现的:一种复合自保温砌块,包括前砌块和后砌块以及安装在前砌块和后砌块之间的保温块,所述的前砌块与后砌块的长度和高度均相等,保温块的长度和高度均大于前砌块的长度和高度,保温块的两端分别设有凸块Ⅰ和与凸块Ⅰ相配合的凹槽Ⅰ,保温块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有凸块Ⅱ和与凸块Ⅱ相配合的凹槽Ⅱ。
所述的保温块与前砌块和后砌块的底部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保温块顶部所在的水平面高于前砌块和后砌块顶部所在的水平面。
所述的前砌块的宽度不小于后砌块的宽度,前砌块的两端分别设有凸块Ⅲ和与凸块Ⅲ相配合的凹槽Ⅲ,前砌块的内侧设有与保温块相配合的燕尾槽Ⅰ,前砌块上均匀设有气槽。
所述的后砌块的两端分别设有凸块Ⅳ和与凸块Ⅳ相配合的凹槽Ⅳ,后砌块的内侧设有与保温块相配合的燕尾槽Ⅱ,后砌块上均匀设有槽孔。
所述的保温块的两侧均设有与燕尾槽Ⅰ和燕尾槽Ⅱ相配合的燕尾凸块,保温块与前砌块通过燕尾槽Ⅰ和燕尾凸块相连接,保温块与后砌块通过燕尾槽Ⅱ和燕尾凸块相连接。
所述的气槽为上部开口大于底部开口的U形槽状结构,所述的槽孔为上部开口大于底部开口的矩形槽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首先,本产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前砌块、后砌块和加在中间的保温块三者成为一体,不但增加了强度,提高了保温性能,并且可以对外墙施工时减少一个保温工艺过程,省却了需要在建筑外墙外侧还要加铺保温材料板的工艺要求,使外墙施工更加快捷和方便,同时也降低了施工费用;其次,本产品砌块重量轻,强度高,保温块与前砌块通过燕尾槽Ⅰ和燕尾凸块Ⅰ相连接,保温块与后砌块通过燕尾槽Ⅱ和燕尾凸块Ⅱ相连接,在燕尾槽和燕尾凸块相互配合的作用下,使前砌块、后砌块和加在中间的保温板三者成为一体,结构牢固,稳定系数高;再次,保温块的长度和高度均大于前砌块和后砌块的长度和高度,使保温砌块之间相互配合时,两者之间的缝隙内能填充足够的水泥进行粘结,进一步提高保温砌块之间的连接强度,有效的的解决了上下层砖体或者块体的结合度差的问题,使上下层面的砌块在结合上不仅能够发挥水泥砂浆的粘合作用,并且有效发挥保温块上下配合的凹凸结合作用,使整个上下层面的整体墙体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另外,本产品每个块体左右侧面也均设置连接结构,整体配合,在水平和垂直面上均能保证高效稳定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示意图。
图4为保温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科技学院,未经黄河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557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