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轮机转子用带铰连接的面接触支承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54760.9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9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曾庆猛;吴峥峰;刘志敏;朱亚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5H1/06 | 分类号: | B25H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09 | 代理人: | 陈琳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轮机 转子 用带铰 连接 接触 支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轮机转子支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轮机转子用带铰连接的面接触支承架。
背景技术
汽轮机转子作为一种长型工件,由于转子重量达20~70吨,转子轴径硬度低,为HB=240~280,对表面的光洁度要求较高,达0.4微米,转子加工或检修时需要安装在专用支承架上,因此对支承架的要求较高。若采用一般的滑动轴承支承架,由于滑动轴承摩擦力相对较大将会影响转子的分度精度,静压轴承的油膜变化也影响分度精度。同时滑动轴承支承架与转子的接触为点接触,接触应力非常大,尤其是将转子吊放到支承架的一瞬间,其接触应力更可能达到上百吨,稍有不慎就可能将转子表面打毛,影响转子表面光洁度。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汽轮机转子用带球面座的滚筒支承架[申请号:02265124.1],包括支承座,其特征是支承座上方开有凹弧面与球面座相配合,球面座下部沿汽轮机转子轴轴向开有凹槽,球面座下部凹槽与固定于支承座上地销轴相配合且可沿转子轴轴向移动,在球面座上部沿转子轴轴心线相对装有两个滚筒,滚筒上包覆一层软性材质与转子接触。
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的支承力小的问题,但是,该方案还至少存在以下缺陷:对支承的转子的大小适应范围小,且与转子的接触面小易导致对支承架磨损、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效果好的汽轮机转子用带铰连接的面接触支承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汽轮机转子用带铰连接的面接触支承架,包括支承座,其特征在于:支承座两侧各设有一个呈对应设置的铰接结构,每个铰接结构与转子之间各设有一个支承转子的支承头,两个支承头上的各自靠近铰接结构的一端至转子中心的距离之和大于两个支承头上的各自靠近铰接结构的一端之间的距离。铰接结构的设置能使本支承架支承不同大小的转子,增强了应用范围。
优选地,铰接结构包括设于支承座一侧的至少一个铰接座,铰接座上设有第一铰接孔,支承头相邻于铰接座一端设有第二铰接孔,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之间插设有能使支承头相对于铰接座转动的铰接销。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安装。
优选地,铰接座的个数为2个且呈间隔设置,支承头上与两个铰接座相邻的一端位于两个铰接座之间并用铰接销连接。提高了支承头运行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使其对转子的支承效果更好。
优选地,铰接座凸设于支承座顶部的平面上,第一铰接孔的底部高于支承座顶部的平面。铰接座凸设设置增强了支承头相对于铰接座的转动范围,从而进一步可适应对更多的不同大小的转子支承。
优选地,铰接座与支承座连为一体。提高了铰接座的连接强度,从而间接的提高了支承头对转子的支承的牢固性。
优选地,支承头上与转子相接触端设有与转子表面相适配的弧形凹面。弧形凹面的设置不仅增加了与转子的接触面积,同时也使支承头在支承转子时能更好的相互配合,减少在支承状态中对两者因挤压、摩擦导致的损失,提高了使用寿命。
优选地,弧形凹面上设覆设有一层保护转子表面的光洁度的保护层。保护层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对支承头和转子的表面的光洁度的保护,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利用效率。
优选地,保护层为浇铸的巴氏合金或者包覆的比转子硬度低的软性材料。便于制造、生产成本低。
优选地,支承头的横截面呈叉形,支承头上的远离叉头一端与铰接座连接。支承头的叉形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对转子支承力度、提高了运行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轮机转子用带铰连接的面接触支承架的优点在于:铰接结构的设置使支承头可转动一定角度,以适应对不同大小的转子支承,提高了其适用范围,弧形凹面和支承头的叉形设置提高了对转子支承力度、提高了运行的稳定性, 保护层的设置
保护了支承头和转子表面的光洁度,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主视图。
图2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547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