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源式废热钳温器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39289.6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250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朱若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若东 |
主分类号: | B60H1/32 | 分类号: | B60H1/32 |
代理公司: | 郑州先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1127 | 代理人: | 黄伟 |
地址: | 461000 河南省许***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源式废热钳温器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控制废热热源目标物温度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源式废热钳温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业设施、家居器材、市政设施和军事设施上,无论是受自身动作的影响,还是受外界设备和器材的动作以及太阳光照射的影响,在物品上会出现废热积聚的现象。由于有废热源向物品持续地导入废热,故而随着物品内热量不断积聚增加,物品的温度会出现持续上升的现象,这种温度的持续上升对物品本身和周边环境都是极为不利的。
现有技术中,对物品散热的方式主要分为热传导式、热对流式和热辐射式。其中,热传导式以翅片结构、半导体制冷结构、换热盘管结构等为代表,热对流式以空调制冷结构、空冷器结构等为代表,这两种形式的制冷方式均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较大,常常采用动力源消耗电能的方式进行制冷,而随着当代工业水平的提高,电能的短缺情况日益加剧,从而引起利用电能单纯进行制冷的电能利用方式将引起有限能源的极大浪费;热辐射式以裸露结构、高导热材料等为代表,但随着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夏日温度的逐年升高,这种散热方式的散热效率也随之降低,也就导致热辐射式的制冷方式实用性逐渐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既制冷效率高、又不依赖动力源的自源式废热钳温器,同时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自源式废热钳温器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自源式废热钳温器的技术方案如下:
自源式废热钳温器,包括至少一钳温单元,
钳温单元包括预钳温表和至少一热电转化单元,
预钳温表,包括无源式的温控器和热传导式的第一热传导路径,第一热传导路径的导入部用于导出目标物废热积聚部的废热,第一热传导路径的导出部用于向下游传导所述导入部的热量,温控器控制第一热传导路径的导入部和导出部之间的通断状态;
热电转换单元,包括用于将来自于第一热传导路径的热量单向继续向下游传导的传热器件,传热器件包含二极管性的热管和均热板中至少一种,传热器件的冷端热传导连接有温差发电 器。
传热器件的冷端和温差发电器的热面之间为第二热传导路径,第二热传导路径包括主要包含固-固式相变材料或者固-液式相变材料的蓄热器,蓄热器的相变温度与传热器件的最小导通温差之和不高于温控器的设定温度,
定义在蓄热器潜热状态下,单位时间从热管冷端传导进入蓄热器的潜热热量为Q1,单位时间温差发电器热面从蓄热器传导出来的潜热热量为Q2,第二热传导路径的热传导结构为以下方式中一种:
第一种方式,Q1=Q2,传热器件的冷端直接热传导连接蓄热器或者通过机械式的第一温控开关热传导连接蓄热器,温差发电器的热面直接热传导连接蓄热器或者通过机械式的第二温控开关热传导连接蓄热器,第一温控开关为监测蓄热器的温度、且触发温度高于蓄热器的相变温度的常闭开关,第二温控开关为监测蓄热器的温度、且触发温度不高于蓄热器的相变温度的常开开关;
第二种方式,Q1<Q2,传热器件的冷端直接热传导连接蓄热器或者通过所述第一温控开关热传导连接蓄热器,温差发电器的热面通过机械式的第三温控开关热传导连接蓄热器,第三温控开关为监测蓄热器的温度、且触发温度不低于蓄热器的相变温度的常开开关;
第三种方式,Q1>Q2,传热器件的冷端通过所述第一温控开关热传导连接蓄热器,温差发电器的热面直接热传导连接蓄热器或者通过所述第二温控开关热传导连接蓄热器;
第四种方式,传热器件的冷端直接热传导连接蓄热器或通过所述第一温控开关热传导连接蓄热器,温差发电器有两组、且相互并接,定义两组温差发电器分别为单位时间内从蓄热器中传导出去的热量Q2a的第一温差发电器和单位时间内从蓄热器中传导出去的热量Q2b的第二温差发电器,Q1>Q2a,Q1<Q2b,第一温差发电器的热面通过第四温控开关热传导连接蓄热器,第二温差发电器的热面通过第五温控开关热传导连接蓄热器,第四温控开关和第五温控开关均监测蓄热器的温度,第四温控开关有在蓄热器升温至低于相变温度的下限温度时接通的下限触发温度和蓄热器自所述下限温度升温至不低于相变温度的上限温度时断开的上限触发温度,第五温控开关为在蓄热器到达高于所述下限温度且不高于所述上限温度的温度时触发的常开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若东,未经朱若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392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虚拟还原剂液位传感器
- 下一篇:车载空气净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