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桁架梯以及消防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35750.0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62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孙亮波;陈健;刘高仁;姜帅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轻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B1/00 | 分类号: | A62B1/00;B66B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吴强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桁架 以及 消防 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援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桁架梯以及消防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每年因火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大,而当前救援装置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产品功能单一;
2.居民区道路狭窄无法施展救援;
3.洪水、泥石流救援工作进展缓慢。
在救援过程中,救生架的使用较为重要,能够帮助受灾群众快速撤离受灾区域。目前,救生架的结构单一,体积大,运输不方便,尤其是在受灾区域环境复杂、可操作空间小的环境中运输时容易被物体遮挡,导致不能够及时有效的将救生架输送至待转移的位置,延误了救援的时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桁架梯,以改善传统的救生架结构单一、体积大导致运输不便,不能够及时输送至待救援位置造成延误救援时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防救生装置,以改善传统的救生架结构单一、体积大导致运输不便,不能够及时输送至待救援位置造成延误救援时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桁架梯,包括桁架主体以及用于固定所述桁架主体的底座,所述底座铰接于所述桁架主体的一端,所述桁架主体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行走梯单元以及包括多个限位件,相邻所述行走梯单元铰接,且相邻所述行走梯单元通过所述限位件连接,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相邻所述行走梯单元的相对转动,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行走梯单元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包括呈倾斜设置的两根固定杆,一根所述固定杆的端部与相邻所述行走梯单元中的第一行走梯单元铰接,另一根所述固定杆的端部与相邻所述行走梯单元中的第二行走梯单元通过螺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行走梯单元包括上层桁架、下层桁架以及连接件,相邻所述上层桁架相铰接,相邻所述下层桁架相铰接,同一所述行走梯单元的所述上层桁架与所述下层桁架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上层桁架与所述下层桁架上,所述限位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上,其另一端可选择性的与所述上层桁架或者下层桁架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层桁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第一骨架以及位于两根所述第一骨架之间的至少一根横杆,每根所述横杆安装在两根所述第一骨架上,相邻所述上层桁架的对应的所述第一骨架铰接;与所述底座相邻的所述上层桁架的所述第一骨架与所述底座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骨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凸起与卡槽,相邻所述第一骨架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卡槽配合,且相邻所述第一骨架于所述凸起和所述卡槽的配合处通过螺栓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下层桁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第二骨架,相邻所述下层桁架的对应的所述第二骨架铰接,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安装在相邻所述第一骨架的铰接位置,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安装在相邻所述第二骨架的铰接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桁架主体还包括搭接端,所述搭接端铰接在所述上层桁架上,所述搭接端和与其相连接的所述上层桁架上的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限位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卡紧端以及连接端,所述卡紧端具有卡口,所述行走梯单元与所述连接端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卡紧端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承载框架,两个所述承载框架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承载框架之间形成所述卡口;所述连接端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铰接杆以及相对设置的两根抵紧杆,所述上层桁架与两根所述铰接杆铰接,在所述桁架主体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过程中,靠近所述底座的连接件能够抵紧在对应的所述抵紧杆的端部。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防救生装置,包括所述的桁架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桁架梯,其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制造加工,安装与使用方便,同时,该桁架梯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按需调整其撑展状态,可以横跨设置,作为救生用的救生桥,还可以竖向设置作为救生用的救生梯,功能多种多样;使用完毕后,可以将桁架梯进行拆卸和折叠,体积小,运输和存放方便。具体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轻工大学,未经武汉轻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357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饭煲压力控制结构
- 下一篇:一种安全消防云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