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创新型无人机干扰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19713.0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4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赵君;董国正;钟利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4D45/00 | 分类号: | B64D45/00;G01S7/38;H04K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5 | 代理人: | 马祥明 |
地址: | 411101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创新 无人机 干扰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创新型无人机干扰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低空领域逐步开放,无人机的低空飞行逐步得到允许,导致无人机行业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由于过快的发展,国家目前缺乏对无人机行业明确的法律法规约束和执法手段,无人机也被越来越多地恶意使用,成为不法分子的犯罪工具,比如,利用无人机携带照相机、武器、有毒化学物质或爆炸物,用于偷拍、监听、恐怖袭击或走私等活动,给城市的安全、防控、反恐、维稳等带来诸多困难。
为了解决该问题,专利号为“201621095883.X”、“201621066275.6”的专利提出了相应的反无人机系统,用于实现对无人机系统进行干扰。本实用新型区别于上述专利提供的反无人机系统,针对的通用无人机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创新型无人机干扰设备,实现对无人机飞行的干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依据无人机的工作原理,研制了一种创新型无人机干扰设备,采用无源干扰技术,通过软件实现干扰信号的产生,并通过相应的模块处理将干扰信号发送出去,干扰设备能够在360度范围内转动及上下摆动,进而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干扰,有效提高了无人机干扰设备的干扰范围及其稳定性,安全性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创新型无人机干扰设备,包括上位机控制模块、位于主机模块内的数字与信息处理模块和微波模块、天线发射模块,所述数字与信息处理模块和微波模块之间通过串口连接;所述上位机控制模块包括信号输出端口,数字与信息处理模块包括信号输入端口,所述信号输出端口与信号输入端口相连接;所微波模块包括信号输送端口,天线发射模块(2)包括信号接收端口,所述信号输送端口与信号接收端口相连接。
所述上位机控制模块用于对用户操作命令进行接收,向用户反馈一定的提示信息,把用户的操作命令传输到数字与信息处理模块;所述数字与信息处理模块与上位机控制模块之间通过网络进行通讯,将数字信号转化成差分信号,进一步处理为射频信号传输到微波模块;所述微波模块对相应的射频信号进行滤波、放大、二次滤波处理,转化成高频振荡信号传输到天线发射模块;所述天线发射模块将微波模块处理完成的高频振荡信号转化为电磁波向空中辐射。
所述干扰设备还包括伺服系统,所述伺服系统包括位于主机模块内伺服控制模块及伺服反馈模块、伺服电机、执行机构,所述伺服控制模块接收数字与信息处理模块转化传输的上位机控制模块指令,并控制伺服电机进行相应的运转;所述伺服反馈模块检测伺服电机的运转状态传输到数字与信息处理模块,并反馈到上位机控制模块转化为用户提示信息;所述伺服电机包括摆动控制电机、转动控制电机,执行机构包括摆动机构、转动机构,所述摆动控制电机控制实现摆动机构的上下摆动,转动控制电机控制实现转动机构的旋转运动。
所述天线发射模块采用定向发射天线,包括四个单独设置的天线,分别对应数字传输、图像传输、遥控信号传输以及GPS信号传输四个频段的干扰信号。
所述数字与信息处理模块采用AD9361芯片对信号进行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耐用,且便于维修,操作简单、效率高。
2.用户可通过上位机控制模块实现相应操作指令的实施,并通过上位机控制模块获得反馈,所述数字与信息处理模块、微波模块、天线发射模块、伺服系统实现相应信号的处理以及相互之间信号的传输,进而完成对无人机的干扰。
3.所述执行机构可实现干扰设备在360度范围内的转动以及上下摆动,进而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干扰,有效提高了无人机干扰设备的干扰范围及其稳定性,安全性高。
4.所述天线发射模块采用单独设置的定向发射天线,相互独立,对应不同的干扰信号,在水平方向上表现为一定的角度范围辐射,即方向性,在垂直方向上表现为一定宽度的波束,波瓣宽度越小,增益越大,适用于城区小范围。
5.所述数字与信息处理模块采用的AD9361芯片集收发于一体,硬件实现简单,便于对信号进行相应的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原理框图。
图3为伺服系统控制及反馈原理框图。
图4为数字与信息处理模块原理框图。
图中:1主机模块;2天线发射模块;3摆动机构;4转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197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