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温高压固体残渣冷却排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08468.3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1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旺;张刚;王凤彬;周三;冉德顺;杨勇;吴小军;唐佳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能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24 | 分类号: | F23C10/24;F23C10/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430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 高压 固体 残渣 冷却 排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温高压固体残渣冷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温高压固体残渣冷却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特别是煤炭梯级利用技术的开发,伴随着带来高温反应残渣的冷却问题。反应后的高温固体粉尘残渣夹带着大量热量,很难直接回收利用,目前大多采用冷渣机技术对固体残渣进行冷却,但其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仅能采用外置冷却水介质进行换热,回收的热量品位较低难以再次利用,造成热损失;2、冷渣机多为常压敞开设备,冷却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粉尘污染;3、无法处理高温高压残渣的冷却在行业内是技术难点,主要是温度高提高了设备的选材难度,压力高提高了设备的制造成本及制造难度,二者叠加增加了设备的加工制造及系统的整体优化难度,利用冷渣机无法进处理高温高压残渣的冷却工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回收热量的高温高压固体残渣冷却排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高温高压固体残渣冷却排放装置,其包括流化床、缓冲罐、旋风分离器、泄压过滤器和一个以上的锁斗,所述流化床的流化床出料口通过输送管与所述缓冲罐的进料口连通,在所述缓冲罐内部上方固定有所述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气口置于所述缓冲罐外部;所述缓冲罐的底部的出料口通过排料管与各个所述锁斗顶部的进料口连通,在每根所述排料管上均装设有缓冲排料阀;在每个所述锁斗顶部与所述缓冲罐顶部之间均连通有平衡管,在所述平衡管上装设有切断阀;每个所述锁斗的排气口上均连接有一个所述泄压过滤器,在每个所述锁斗底部装设有锁斗排料阀,在所述缓冲罐和每个所述锁斗上部均装设有固体料位计;在所述缓冲罐和每个所述锁斗的内部均设有压力传感器,在每个所述锁斗上部或每个所述泄压过滤器上设有冲压管,在所述冲压管上装设有冲压控制阀;所述固体料位计和所述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的输入端无线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冲压控制阀、所述切断阀、所述缓冲排料阀、所述锁斗排料阀、所述泄压过滤器无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流化床包括流化床体、气体分布器、布风板和换热管,在所述流化床体内部由上向下依次固定有所述换热管、所述布风板和所述气体分布器;在所述换热管上方的所述流化床体上设有所述流化床出料口,在所述换热管与所述布风板之间的所述流化床体侧部设有流化床进料口,在所述流化床体底部装设有排净控制阀;所述气体分布器的进气口置于所述流化床体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管与所述流化床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0°-60°。
进一步的,在所述缓冲罐下部设有与所述缓冲罐内部连通的缓冲罐疏通管,在所述缓冲罐疏通管上设有缓冲疏通控制阀。
进一步的,在所述锁斗下部设有与所述锁斗内部连通的锁斗疏通管,在所述锁斗疏通管上设有锁斗疏通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流化床采用内置换热管与高温残渣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换热、流化,换热充分,以副产不同品位的蒸汽供其他工艺使用,提高整体热效率;2、采用封闭式的降温降压连续操作,实现了半焦的连续冷却与降压排放功能,且采用内置旋风分离系统,有效解决了粉尘污染问题,并提高了工艺系统的整体压力,扩大了应用范围;3、实现了高温高压固体残渣的高效冷却及热回收,提高了现有技术的操作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控制器连接示意图。
流化床1、流化床出料口1.1、流化床体1.2、气体分布器1.3、布风板1.4、换热管1.5、流化床进料口1.6、排净控制阀1.7、缓冲罐2、缓冲罐疏通管2.1、缓冲疏通控制阀2.2、缓冲排料阀2.3、锁斗3、锁斗疏通管3.1、锁斗疏通控制阀3.2、锁斗排料阀3.3、旋风分离器4、泄压过滤器5、输送管6、支撑架7、平衡管8、切断阀9、固体料位计10、压力传感器11、冲压管12、冲压控制阀13、排料管14、控制器1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高温高压固体残渣冷却排放装置,其包括流化床1、缓冲罐2、旋风分离器4、泄压过滤器5和两个锁斗3,流化床1的流化床出料口1.1通过输送管6与缓冲罐2的进料口连通,输送管6与流化床1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能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新能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084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流化床锅炉加热系统
- 下一篇:一种点火装置及燃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