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表面渗透试件制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86779.4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8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程庆超;童富果;刘刚;薛松;田雯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42103 | 代理人: | 焦磊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表面 渗透 制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渗透性测试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混凝土表面渗透试件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渗透性是其耐久性的最重要标志,是混凝土耐久的第一道防线,只有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做到“百毒不侵”,混凝土才能达到真正的耐久。只有对恶劣环境下,水工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渗透机理,才能对在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耐久性评定和剩余寿命预测,而且还可以用来对新建项目进行耐久性预测,对提高工程的设计水平和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在北方寒冷地区,涉水型混凝土结构中的水分冻结膨胀,在这种反复冻融作用下,混凝土结构很容易松弛,产生微裂缝和表面剥蚀等,最后发生冻融破坏。许多学者为了研究冻融作用对混凝土的影响,常将混凝土表面渗透性演化作为衡量混凝土的破坏程度。混凝土渗透性试验研究方法多数是通过对混凝土试件表面进行气渗透性,水渗透性,离子渗透等。而混凝土表面受冻融破坏后的凹凸不平,因此试件测试时,表面的密封问题常制约了仪器所能提供的最大压力而且使得试验过程更加繁杂。为了获取相对平整的表面,以往对冻融破坏条件下表面不平整的混凝土试件常采用切割,打磨等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处理过程操作繁杂,而且破坏了试件原有的性质,影响了混凝土渗透性演化的真实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混凝土表面渗透试件制备装置,以解决目前冻融破坏条件下混凝土渗透性试件表面凹凸不平,造成测试时密封性差、试验成功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表面渗透试件制备装置,包括固定钢环,所述固定钢环外壁开有环型凹槽,所述环型凹槽中缠绕有钢丝,所述钢丝两端分别与圆柱型模具的顶部两侧接触;
所述圆柱型模具的顶部两侧各开有两小孔,所述钢丝两端各穿过对应小孔与圆柱型模具外表面的螺钉缠绕相连,所述螺钉旋入圆柱型模具外侧壁固定。
优选地,所述固定钢环顶端高于圆柱型模具顶端3mm。
优选地,所述环型凹槽位置距固定钢环顶端5mm。
优选地,所述固定钢环高度为圆柱型模具高度的1/3,固定钢环外径为圆柱型模具外径1/2。
优选地,所述圆柱型模具的顶部两侧沿直径方向各开有两小孔,固定钢环中心与圆柱型模具中心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在渗透性测试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导致测试中密封性不好的缺点。并且提前将固定钢环浸润水泥浆,有效的解决了混凝土与钢环边壁之间的粘结性。其摆脱了以往对不平整混凝土表面切割打磨的复杂操作,既提高了试验测试效率,又减小了对测试试件的破坏。特别是对于冻融循环破坏下的混凝土试件,本实用新型不仅保证了测试的精度,又能确保测试过程中试件的完整性,并能够进行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持续测量。
附图说明
图1 为一种混凝土表面渗透试件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固定钢环1、环型凹槽2、钢丝3、圆柱型模具4、螺钉5、圆盘抹子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混凝土表面渗透试件制备装置,包括固定钢环1,所述固定钢环1外壁开有环型凹槽2,所述环型凹槽2中缠绕有钢丝3,所述钢丝3两端分别与圆柱型模具4的顶部两侧接触;
所述圆柱型模具4的顶部两侧各开有两小孔,所述钢丝3两端各穿过对应小孔与圆柱型模具4外表面的螺钉5缠绕相连,所述螺钉5旋入圆柱型模具4外侧壁固定。
优选地,所述固定钢环1顶端高于圆柱型模具4顶端3mm。这样设计是为了将固定钢环1顶端与浇筑混凝土平面留有一定高度,测试时不受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影响。因为发生冻融后混凝土表面已经破坏了,而测试时测试仪直接接触固定钢环顶端,这样就避免受到已损坏的混凝土表面的影响,可持续做渗透性试验。
优选地,所述环型凹槽2位置距固定钢环1顶端5mm。
优选地,所述固定钢环1高度为圆柱型模具4高度的1/3,固定钢环1外径为圆柱型模具4外径1/2。
优选地,所述圆柱型模具4的顶部两侧沿直径方向各开有两小孔,固定钢环1中心与圆柱型模具4中心重合。这样设计能够保证固定钢环1位于圆柱型模具4中心部位。
本实施例工作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867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结构加强的圆底锅
- 下一篇:三门蒸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