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农作物病虫害预防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83350.X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1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郑秋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秋英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61223 | 代理人: | 俞晓明 |
地址: | 4576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作物 病虫害 预防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作物病虫害预防设备。
背景技术
农作物害虫主要指为害农作物及其产品的昆虫和螨类等,其具有种类多、分布广、繁殖快、数量大的特点,不仅直接造成农作物及其产品的严重损失,还是传播植物病害的媒介。此外,植物害虫具有十分复杂多样的繁殖方式,其生长发育过程,包括变态和生活年史等也有不同的类型。
目前对农作物虫害的防治一般都是采用喷洒农药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比较费时费力,而且浪费农药,如果喷洒范围过大,更是很难完成。并且,在没有操作人员操作的情况下,这些动作更是很难完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农作物病虫害预防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问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采用喷洒农药费时费力,并且浪费农药,容易造成污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农作物病虫害预防设备,包括筒盖、筒体、第一接虫斗、第二接虫斗和集虫袋,所述筒盖盖合在所述筒体的顶端,所述筒体由上端的空心圆柱和下端的空心倒立圆台固接而成,所述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进虫口,所述筒体内位于所述筒盖的下方处设有圆形支撑板,所述圆形支撑板通过多个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筒盖底部固接,所述圆形支撑板的中间设置有灯管,所述灯管远离所述圆形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筒盖连接,所述圆形支撑板上表面设置有多个诱芯盒,并且所述诱芯盒围绕所述灯管设置,所述筒体的下部还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杆;
所述第一接虫斗为倒立的漏斗形状,且所述第一接虫斗的顶端与所述筒体的底端活动连接并接通,所述第一接虫斗的底端接通有漏斗形的第二接虫斗,所述第二接虫斗的底端接通有玻璃管;
所述集虫袋套接在所述玻璃管上,并且所述集虫袋与所述玻璃管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玻璃管的上端,所述玻璃管的下端位于所述集虫袋内。
优选的,所述筒盖的外径大于所述筒体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筒盖为圆柱形空腔结构,且所述筒盖内设置有电源,所述灯管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底端还固接有螺纹接口,所述筒体通过所述螺纹接口与所述第一接虫斗螺接。
优选的,所述筒体为透明筒体,所述第一接虫斗、所述第二接虫斗均为透明接虫斗。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数量均为3-6个。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为伸缩杆,且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端设有尖头端。
优选的,所述集虫袋的袋口处穿接有松紧绳,所述集虫袋通过所述松紧绳与所述玻璃管套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农作物病虫害预防设备中既设置了灯管,又设置了诱芯盒,既利用了昆虫趋光性进行诱捕,又利用了昆虫信息素进行诱捕,捕捉方法非常简单,且诱捕效果更好,能捕捉诱杀多种农作物害虫。
2)本实用新型的农作物病虫害预防设备采用在集虫瓶中设置第一接虫斗和第二接虫斗来承接筒体内掉下的农作物害虫,一方面能提供一个缓冲空间,减小筒体内的负担,另一方面,第二接虫斗下端设置的细长玻璃管能够使农作物害虫掉落到集虫袋中,防止收集到的害虫上爬逃脱,有效的提高了集虫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农作物病虫害预防设备在玻璃管上套接集虫袋,一方面适用于各种规格的集虫袋的使用,另一方面集虫袋更换方便,捕虫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作物病虫害预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筒盖,2-筒体,3-第一接虫斗,4-第二接虫斗,5-集虫袋,6-进虫口,7-圆形支撑板,8-第一支撑杆,9-灯管,10-诱芯盒,11-第二支撑杆,12-玻璃管,13-松紧绳,14-螺纹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秋英,未经郑秋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833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