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榫卯节点平面外形状记忆合金加固的自复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76193.X | 申请日: | 201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62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吴莹莹;张锡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姚咏华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点 平面 外形 记忆 合金 加固 复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榫卯节点平面外形状记忆合金加固的自复位结构,属于古建筑木结构加固修缮领域。适合传统木结构古建筑榫卯节点加固修缮需求。
背景技术
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建造工艺之榫卯连接则是不需一钉一铁,依靠多种榫头形式与卯口的搭架满足房屋各处结构承载及功能使用的需求,榫卯节点为典型的半刚性连接,从而使得各节点刚柔相济,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及良好的抗震性能。
然而由于外界因素作用(地震、台风、环境温湿度等)和木材自身缺陷等原因,在榫卯节点部位发生挤压变形后,榫和卯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残余变形,且其自恢复能力差,柱架极易产生倾斜歪闪等。因此寻求针对木结构的合理加固方法无疑是一件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传统木结构榫卯节点的加固方式很多,主要有U型铁箍加固、L型铁箍加固、外包扁钢加固、扒钉加固等。这些加固方式均采用屈服点较高的普通钢材,由于采用的钢材为普通钢材,这些既有加固方式在限制榫卯间相对位移时产生一定的耗能能力,但其加固方式并不能达到结构自复位的效果,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不能保证建筑的自身结构稳定和美观性能。此外,在遭遇垂直于木构架方向上的地震作用时,榫卯节点将发生平面外的弯曲,极易造成榫头折断而产生平面外的永久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背景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榫卯节点平面外形状记忆合金加固的自复位结构,以加固古建筑大木构架榫卯节点平面内稳定,解决现有榫卯节点加固方式中装置无法自复位的问题,同时约束榫卯节点受到的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剪力,大幅度提高了节点的耗能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一种榫卯节点平面外形状记忆合金加固的自复位结构,包括木柱,及通过榫卯节点连接木柱与木梁构成的木构架,在所述榫卯节点处的木柱与木梁外侧壁上连接有两条条状合金片,并通过木螺丝分别贯穿条状合金片且嵌入木柱与木梁中固定。
优选地,所述条状合金片为直线型条状的板,在条状板的端部向外倾斜转角4度。
优选地,所述条状合金片的一端连接在木梁外侧壁上,另一端连接在木柱外侧壁上,且条状合金片与木梁的轴线平行,其两端部在木柱和木梁表面贴合。
优选地,所述条状合金片与木柱和木梁相贴合段长度为20~80mm。
优选地,所述条状合金片边缘线与木梁边线距离为60mm。
优选地,所述条状合金片上设有至少两个木螺丝的穿孔,穿孔沿条状合金片横向均布。
优选地,所述条状合金片采用镍钛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形状记忆合金加固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形状记忆合金中的镍钛合金应用和制备技术较成熟,其性能也较好,包括形状记忆效应、超弹性、阻尼特性、耐蚀耐磨特性。
若构件位移较大,合金条的拉应力超过其弹性极限,而在动荷载消失后,利用其相变伪弹性(超弹性)可以一定程度达到自复位效果。其阻尼特性,在外力作用下(如地震等)榫卯节点处产生由水平推力产生的弯矩、剪力或偏心荷载产生的扭矩等,可由合金弧条通过拉力进行能量消耗,保证结构平面内稳定问题。同时,合金条一定程度上消耗沿梁方向可能发生的拔榫产生的拉力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效果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效果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1、木柱;2、木梁;3、前条状合金片;4、后条状合金片;5、木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给出了一种新型SMA装置加固的古建筑大木构架榫卯节点的正视效果图,图2给出了一种新型SMA装置加固的古建筑大木构架榫卯节点的俯视效果图,图3给出了本实用新型SMA装置的俯视图,图4给出了本实用新型SMA装置的构造形式示意图。该结构包括木柱1,及通过榫卯节点连接木柱1与木梁2构成的木构架,其中:在榫卯节点处的木柱1与木梁2之间连接有两条条状合金片,并通过木螺丝5分别贯穿条状合金片且嵌入木柱1与木梁2中固定。条状合金片的一端连接在木梁2外侧壁上,另一端连接在木柱1外侧壁上,且条状合金片与木梁2的轴线平行,其两端部在木柱1和木梁2表面贴合。
下面给出一个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761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