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呼吸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72650.8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4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郑志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志铭 |
主分类号: | B63C11/20 | 分类号: | B63C11/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硕法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21 | 代理人: | 李晓阳 |
地址: | 515199 广东省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呼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水产品,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及时打开或关闭进气口的呼吸管。
背景技术
呼吸管是可让浮潜者的脸留在水中仍可呼吸的装备。一般的呼吸管设计是一端开口,另一端是有咬嘴的弯管。在呼吸管中,设置在呼吸端的止水结构为其重要的元件之一,止水结构的运作效果,是潜水者选购使用呼吸管考量的关键。现在市场上的止水结构内部具有一浮球,该浮球的作用就是像空气浮桶一样,当呼吸管埋进水里面时,浮球会向上浮,通过与浮球相连接的适当连杆设计,可密封呼吸管,让海水无法进入,使浮潜者能够轻松潜入海中,但这种浮球由于重量较轻,当呼吸管从水下升上水面有时会粘在开口,使呼吸端开口不能及时进气,此外,在呼吸管进入水下时,不能准确抵压呼吸端开口,造成容易进水等情况,使呼吸管的功能无法正常发挥。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及时打开或关闭进气口的呼吸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呼吸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呼吸端设置有连通管体内的咬嘴结构,所述管体的进气端活动铰接有一浮子,所述浮子内包括相互密封隔离的进气腔和浮腔,所述管体的进气口伸入进气腔内,所述浮子重心设置在浮腔端且使浮腔中心在重力作用下位于管体进气口下方,所述进气腔和浮腔的间隔面设置有一软胶片,当浮子在拉力作用下进入水中,所述浮子转动使软胶片密封贴合管体的进气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浮子包括上下卡合的上浮体和下浮体,所述上浮体和下浮体的进气腔和浮腔都由一隔板分隔,所述隔板中部有一半圆孔,所述上浮体和下浮体卡合后二隔板组合的圆孔内卡入有一横切面为“工”字形的软胶片。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管体下方端为倒“Y”字形结构,其中一分叉管延管体轴线直向下且其出口设置一单出的排水阀片,另一分叉管斜向下且其出口设置一单出的排气阀片,斜向下的分叉管中部向上方延伸设置有咬嘴。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管体中部套设有一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向一侧凸伸出一卡扣,还包括一与卡扣活动卡接的与潜水头罩固定连接的固定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管体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前铰接管、中部弯管和“Y”形管。
本实用新型利用浮子自身的重力使呼吸管在水面时,会保证浮子转动到进气口能自由进气的位置,而当浮子的浮腔位于水下一定位置时,浮腔能在浮力的作用下及时关闭进气口,从而能保证呼吸管的浮子能及时打开或关闭进气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浮子及前铰接管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呼吸管,参考图1至图4,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呼吸端设置有连通管体内的咬嘴结构11,所述管体的进气端活动铰接有一浮子1,所述浮子1内包括相互密封隔离的进气腔17和浮腔15,所述管体的进气口18伸入进气腔17内,所述浮子1重心设置在浮腔15端且使浮腔15中心在重力作用下位于管体进气口17下方,所述进气腔17和浮腔15的间隔面设置有一软胶片16,当浮子1在拉力作用下进入水中,所述浮子1转动使软胶片16密封贴合管体的进气口18。
本呼吸管利用浮子1自身的重力使呼吸管在水面时,会保证浮子1转动到进气口18能自由进气的位置,而当浮子1的浮腔15位于水下一定位置时,浮腔15能在浮力的作用下及时关闭进气口18,从而能保证呼吸管的浮子1能及时打开或关闭进气口18。
在一呼吸管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可以是,浮子1包括上下卡合的上浮体1a和下浮体1b,所述上浮体1a和下浮体1b的进气腔和浮腔都由一隔板分隔,所述隔板中部有一半圆孔,所述上浮体1a和下浮体1b卡合后二隔板组合的圆孔内卡入有一横切面为“工”字形的软胶片16。
在一呼吸管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可以是,管体下方端为倒“Y”字形结构,其中一分叉管延管体轴线直向下且其出口通过阀片座8和底盖10固定一单出的排水阀片9,另一分叉管斜向下且其出口设置一单出的排气阀片14,斜向下的分叉管中部向上方延伸设置有咬嘴11,利用安装在阀片座8和底盖10之间的排水阀片9将管体内误入的水排出,并利用设置在靠近咬嘴12的排气阀片15将呼出的废气及时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志铭,未经郑志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726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能反馈信息的呼吸面罩
- 下一篇:一种水中智能机器人减震储能防撞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