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总成箱体、新能源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70016.0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9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蒋顺业;陈道新;魏桂林;贺刚;刘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 总成 箱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总成箱体、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总成一般需达到IPX7的防护等级,因此对箱体的密封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图1所示,现有的箱体中,为了压紧底座1和上盖2之间的密封条,通常是以布置在周圈的很多个螺栓3来进行固定,此种通过拧紧多个螺栓来进行固定的结构,其装配耗时较长且拆卸不易,因此,如何改进箱体结构,从而使装配更为方便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总成箱体、新能源汽车,所述新能源汽车包括所述动力电池总成箱体,该动力电池总成箱体装配起来更为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总成箱体,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均具有绕敞口一周的翻边,所述底座的翻边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上盖的翻边上对应地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配合的第二卡接部。
优选地,在上述动力电池总成箱体中,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卡勾,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卡孔;或者
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卡勾,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卡孔。
优选地,在上述动力电池总成箱体中,所述底座的翻边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上盖的翻边上对应地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配合的第二定位部。
优选地,在上述动力电池总成箱体中,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定位销,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定位孔;或者
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定位孔。
优选地,在上述动力电池总成箱体中,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底座的敞口之间。
优选地,在上述动力电池总成箱体中,所述底座的翻边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上盖的翻边上对应地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配合的第二定位部;
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定位销,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定位孔;或者
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定位孔。
优选地,在上述动力电池总成箱体中,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定位销,且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卡孔。
优选地,在上述动力电池总成箱体中,所述上盖的翻边的四角位置开设有螺栓孔,所述底座的翻边的四角位置对应地开设有螺纹孔。
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上述动力电池总成箱体。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电池总成箱体中,底座的翻边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上盖的翻边上对应地开设有与第一卡接部配合的第二卡接部,因此在装配时,只需将上盖扣在底座上,使第一卡接部对应地与第二卡接部卡接即可,省去了繁琐的拧螺栓工作,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电池总成箱体装配起来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动力电池总成箱体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总成箱体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中件4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件5的示意图;
图6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底座;2、上盖;3、螺栓;4、底座;41、定位销;42、卡孔;43、螺纹孔;5、上盖;51、卡勾;52、定位孔;53、螺栓孔;6、螺栓;7、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见图2~图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总成箱体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图;图4是图2中件4的示意图;图5是图2中件5的示意图;图6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总成箱体包括底座4和上盖5,底座4和上盖5均具有绕敞口一周的翻边,其中,上盖5的翻边上设置有卡勾51,底座4的翻边上对应地开设有卡孔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700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