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维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42386.3 | 申请日: | 2017-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7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延峰;王丹;邱云;王志东;徐晓玲;杜渊鑫;吕振华;魏从从;胡伟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12 | 代理人: | 罗瑞芝,陈源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维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三维(3D)显示技术已成为目前显示领域的发展趋势。目前,3D显示技术一般是采用双目视差原理来实现,即将两幅视差图像(即左、右视差图像)显示在二维显示屏上,然后利用一定的技术使观看者的左、右眼分别只能看到显示屏上的左、右视差图像。
现有的3D显示器件有多种结构形式,然而,现有的基于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的3D显示器件由于物理器件的局限,左、右眼的视差图像存在串扰、可控性差等问题,大大影响了3D观看的体验效果。
可见,设计一种无串扰、可控性优异的三维显示面板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三维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三维显示面板无串扰、可控性优异,解决了现有的基于LCD的三维显示显示器件由于物理器件的局限,左、右眼的视差图像存在串扰、可控性差等问题。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三维显示面板,划分为多个像素区,该所述三维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单元和显示调节单元,其中:
所述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显示调节单元的下方,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像素区内的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用于根据显示数据提供相应的出光;
所述显示调节单元,用于对所述发光器件的开闭状态进行调节,以实现所述发光器件出光方向的控制,从而实现三维显示。
优选的是,所述显示调节单元包括显示调节层和设置于所述显示调节层至少一侧的控制电极层,其中:
所述显示调节层为液晶层;
所述控制电极层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控制电极,所述控制电极使得所述液晶层中的液晶在所述控制电极的电压驱动作用下形成液晶透镜,并通过控制所述控制电极的电压调节所述液晶透镜的大小及曲率。
优选的是,所述控制电极为条状,所述控制电极层对称设置于所述显示调节层两侧,所述控制电极和所述发光器件对应设置;
或者,所述控制电极为条状,所述控制电极层相离间隔设置于所述显示调节层同侧,至少部分所述控制电极和所述发光器件对应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控制电极通过电极线引到面板边缘并与控制器相连,以控制相邻所述像素区内的所述液晶透镜形成明暗相间的光栅形式。
优选的是,所述液晶层形成扭曲排列型液晶显示模式,或者形成双折射型液晶显示模式。
优选的是,还包括在相邻所述像素区之间交叉设置的栅线和数据线,所述发光器件与所述栅线和所述数据线分别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发光器件为微发光二极管器件,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器件为单色,不同颜色的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器件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分别依次循环排列;
或者,所述发光器件为微发光二极管器件,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器件为彩色。
优选的是,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器件采用转印方式形成。
优选的是,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器件形成在玻璃基板、聚酯薄膜基板或印刷电路板任一种的上方。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三维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三维显示面板通过结合uLED的快速响应以及液晶透镜的优异可控性,实现了无串扰、可控性优异的三维显示,从而能获得更好的3D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三维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三维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微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A和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三维显示面板一种观看方式示意图;
图5A和图5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三维显示面板一种观看方式示意图;
图6A和图6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三维显示面板一种观看方式示意图;
图7A和图7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三维显示面板一种观看方式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三维显示面板中调节液晶透镜光栅状态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
1-基板;2-发光器件;3-液晶层;31-液晶透镜;4-控制电极;5-像素区;6-关态效果;7-控制器;8-电极线;
21-衬底;22-N型电极;23-N型辐射复合载流子层;24-发光层;25-P型辐射复合载流子层;26-欧姆接触层;27-P型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423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