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煮米线用的汽锅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41227.1 | 申请日: | 2017-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54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严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彩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A47J36/24;A47J45/06;A47J36/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学府***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米线 锅体 本实用新型 支撑盘 底部中心 火嘴 汽锅 圆孔 工作效率 锅盖顶部 内部相通 碗状结构 饮食文化 圆筒状 锅盖 盖沿 提手 煮熟 保存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饮食文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煮米线用的汽锅。由锅体和锅盖组成,所述的锅体为碗状结构,所述的锅体底部中心开设有圆孔,圆孔上设有进火嘴;锅体底部中心设有支撑盘,所述的支撑盘为圆筒状,支撑盘的内部和进火嘴的内部相通;所述的锅盖顶部设有提手,下部设有盖沿。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特点,使用本实用新型煮米线,不但能够大大提升米线的口感,而且还能够更好的保存米线中的营养成分,同时还能够加快米线的煮熟速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能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饮食文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煮米线用的汽锅。
背景技术
米线是中国传统风味小吃的一种,米线用米制成,长条状,截面为圆形,色洁白,有韧性,于开水中稍煮后捞出,放入肉汤中,一般拌入葱花、酱油、盐、味精、油辣、肉酱,趁热吃。或者与辅料一起煮熟后食用。
现有技术中,煮米线用的锅具多为传统的锅具,用传统锅具煮面线存在锅内上、下层和内、外层受热不一致,底层和内层的米线先熟后容易煮烂,影响米线的口感,同时米线中的营养成分也会流失。同时,辅料中的营养成分不能够充分的进入米线,影响米线的食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煮米线用的汽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煮米线用的汽锅,由锅体和锅盖组成,所述的锅体为碗状结构,所述的锅体底部中心开设有圆孔,圆孔上设有进火嘴;锅体底部中心设有支撑盘,所述的支撑盘为圆筒状,支撑盘的内部和进火嘴的内部相通;所述的锅盖顶部设有提手,下部设有盖沿。
所述的进火嘴为顶端开口的中空的圆锥体,其高度和锅体内部高度相同。
所述的盖沿为中空的圆台状。
所述的锅体外壁上对称的设有一对提耳。
所述的支撑盘的内径=圆孔的直径,圆孔的直径<支撑盘的外径<锅体底部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在锅体内部设有进火嘴,煮米线时火焰从进火嘴中进入锅体内部,能够对米线进行充分加热,使得锅内的米线受热更为均匀,同时也大大缩短了煮米线的时间;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提耳,使得在倒出煮熟的米线时不会因为锅体过热而烫伤手;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盘,使得锅体能够更好的放置在灶具上;4、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特点,使用本实用新型煮米线,不但能够大大提升米线的口感,而且还能够更好的保存米线中的营养成分,同时还能够加快米线的煮熟速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盖沿,2-提手,3-锅盖,4-进火嘴,5-提耳,6-锅体,7-支撑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制。
实施例1
一种煮米线用的汽锅,由锅体和锅盖组成,所述的锅体为碗状结构,所述的锅体底部中心开设有圆孔,圆孔上设有进火嘴;锅体底部中心设有支撑盘,所述的支撑盘为圆筒状,支撑盘的内部和进火嘴的内部相通;所述的锅盖顶部设有提手,下部设有盖沿。
所述的进火嘴为顶端开口的中空的圆锥体,其高度和锅体内部高度相同。
所述的盖沿为中空的圆台状。
所述的锅体外壁上对称的设有一对提耳。
所述的支撑盘的内径=圆孔的直径,圆孔的直径<支撑盘的外径<锅体底部的直径。
使用时,将米线、辅料、水/汤加入到锅体内,将本实用新型放置在灶具上,点火后一部分火焰在锅体底部加热,一部分火焰进入到进火嘴中,通过进火嘴对锅内的米线进行加热。不但大大提升了米线的口感,而且还能够更好的保存米线中的营养成分,同时还能够加快米线的煮熟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彩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彩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412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