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枕头高度自调节式卧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5335.8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01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安瑞生;安丰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瑞生;安丰恺 |
主分类号: | A47C20/04 | 分类号: | A47C20/04;A47C19/00;A47C17/00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8 | 代理人: | 杨彪 |
地址: | 250023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枕头 高度 调节 卧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具体地说是一种枕头高度自调节式卧具。
背景技术
人们睡眠时,常会无意识的仰面或侧身,仰面和侧身时人体的头部距离床面的距离变化较大,而现有的枕头高度仅适用于仰面或侧身睡眠,无法根据人体睡眠姿势自动调节高度,以至于人们起床时落枕,对脖子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枕头高度自调节式卧具,其能够根据人体睡眠姿势自动调节高度,避免对脖子造成损伤,提高睡眠质量。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枕头高度自调节式卧具,包括床框,床框分为头部区、上身区和下身区,头部区内设置主气囊,头部区上部设置密封气囊,密封气囊内设置数个气缸,主气囊与气缸进气口联通,主气囊下部设置推压杆,头部区内安装U形的连接架,连接架左右两端的中部各通过一根转轴与头部区连接,连接架的开口端端部通过U形的第一连接件与推压杆连接,上身区内并排设置数个传动机构,连接架的另一端能与数个传动机构配合,数个传动机构组成支撑人体上身床板;每个传动机构均有传动增变杆、增变杆和传感杆,传动增变杆的前端伸入头部区内与连接架后端上部相触,传动增变杆的另一端与上身区铰接,传动增变杆的后端上部设置弹簧,上身区一侧铰接增变杆的前端,上身区另一侧铰接传感杆的后端,传感杆的前端位于增变杆前段上方,以便能推动增变杆摆动,增变杆的后端设置弹簧座,弹簧位于弹簧座内;头部区设置调节机构,调节机构有数个定滑轮、数个动滑轮及一根拉绳,数个定滑轮依次排列且位于所有动滑轮上方,拉绳依次绕过数个定滑轮和数个动滑轮,其两端分别固定在头部区两侧,每根传动增变杆的前部各安装一个第二连接件,数个动滑轮与数个第二连接件一一对应,每个第二连接件上安装一个动滑轮。
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的下身区的一侧铰接数个支撑杆,数个支撑杆并排设置构成支撑人体下身的床板,下身区的后部设置另一套调节机构,每根支撑杆的后端各与调节机构内对应的一个动滑轮连接,下身区的前部下方并排设置数个支座,每根支座上各连接一根张紧钢丝,张紧钢丝的后端固定在对应的支撑杆上,以便对支撑杆施加复位力。所述的主气囊下部设置一对扭簧。所述的气缸为五个,其中两个气缸的进气口与主气囊联通,另外三个气缸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与主气囊联通。所述的头部区为箱体,气缸的下部固定在壳体上板的顶面,主气囊的上部固定在壳体上板的底面。所述传感杆的前端下侧开设U形的凹槽,增变杆的铰接端设置凸杆,凸杆位于凹槽内。传动增变杆与第二连接件铰接。所述气缸是多节伸缩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所述卧具的数个传感杆的宽度与人体背宽基本一致,人体睡眠时仰面躺在数个传感杆上时,与数个传感杆均有接触,人体压着数个传感杆整体下移,传感杆压着数个增变杆整体下移,增变杆压着数个传动增变杆整体下移,数个传动增变杆带动数个动滑轮一起下移,由于动滑轮上的拉绳两端固定,传动增变杆的整体下移距离较小,可忽略,传动增变杆无法使推压杆挤压主气囊,因此,主气囊进入气缸的空气较少,密封气囊变化不大,密封气囊上设置枕头,因此,人体仰面睡眠时,枕头高度几乎不发生变化。人体侧身睡眠时,人体侧部与局部的几个传感杆接触,因人体侧部占用面积小,所以仅与少数几个传感杆相触并带动其下移,使少数传感杆压着少数增变杆下移,增变杆压着少数传动增变杆下移,传动增变杆带动少数动滑轮一起下移,使动滑轮多数上移而少数下移且下移距离大,从而使推压杆大幅度挤压主气囊,使主气囊内的大部分空气进入气缸,气缸竖向拉伸,从而使密封气囊高度变大,方便承接侧卧的人体头部,避免对脖子造成损伤。当人体由侧身转为仰面或下床时,下移的少数增变杆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带动传感杆复位,动滑轮也因受压力减小而复位,使气缸内的气体回到主气囊内,方便再次使用。上述结构能够根据人体睡眠姿势自动调节枕头高度,使人体睡眠舒适,避免脖子产生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枕头高度自调节式卧具的结构示意图,所示为人体仰卧时的卧具状态;图2是所述枕头高度自调节式卧具的结构示意图,所示为人体侧卧时的卧具状态;图3是图1的A向放大图;图4是图1的B向放大图;图5是图1的C向放大图;图6是图1的I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的D向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瑞生;安丰恺,未经安瑞生;安丰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53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