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浮空器的阻尼装置以及浮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4914.0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79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天府新区光启未来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B1/00 | 分类号: | B64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卢军峰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浮空器 阻尼 装置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空器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浮空器的阻尼装置以及浮空器。
背景技术
现今世界上超高层建筑遍地开花。超高层建筑的建造是多个领域高新技术的综合体现,其中建筑物结构之设计最为重要。要确保安全,首先要有超强抗地震能力。另外还必须考虑居住上的舒适性,在遇较大风力时能减小建筑物的摇晃。故此,被誉为“定楼神球”的风阻尼器广泛应用开来。其基本的运作原理在于,在干扰风来袭时,将机身的重心向晃动相反的方向偏移,以达到抵消晃动的目的。抗风阻尼器又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主动抗风阻尼器通过电脑计算,驱使液压杆弹簧等装置,实现重心的偏移。被动式装置经济效益较好,无需额外装置,但是调节性能局限性很高,致使其使用范围较小。
有抗风功能的阻尼器主要应用于建筑业,航空领域,一般固定翼飞机的设计一般不会将抗风作为主要的设计问题,因为固定翼飞机的侧向抗风已有很成熟的技术。然而,考虑到本浮空器的特殊性,飞行器本身重量和机构等因素,需要设计一种用于浮空器的阻尼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浮空器的阻尼装置以及浮空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浮空器的阻尼装置,包括主杆,其中,主杆的第一端在浮空器的囊体内部与囊体活动连接,主杆的第二端延伸至囊体外部并连接一配重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主杆的第一端通过至少一个阻尼器与囊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阻尼器包括液压装置、气动装置和弹簧组件中的一种或几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主杆的第一端通过万向调节机构与囊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主杆的第一端通过多个弹簧与囊体连接,所述多个弹簧围绕所述主杆的第一端彼此等间距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囊体内部的顶端中央位置处设置有安装座,弹簧连接至安装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囊体的底端中央位置处设置有供主杆的第二端穿过的通孔,其中,通孔与主杆的杆段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密封件由柔性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浮空器,该浮空器中设置有根据如上任一实施例涉及的阻尼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配重件构造成浮空器的机载机械和/或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用于浮空器的阻尼装置以及浮空器,其主杆的第一端在浮空器的囊体内部与囊体活动连接,主杆的第二端延伸至囊体外部并设置有配重件,通过配重件自身重心偏移来被动地部分抵消干扰风带来的摆动方式来保证飞行器飞行姿态,防止飞行器发生不可恢复的飞行姿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座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浮空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浮空器的阻尼装置,包括主杆10,主杆10竖直地设置在浮空器的囊体内部,其中,主杆10的第一端在浮空器的囊体内部与囊体活动连接,主杆10的第二端延伸至囊体外部并连接有配重件12。
在上述实施例中,主杆10的第一端在浮空器的囊体内部可摆动地与囊体相连,主杆的第二端延伸至囊体外部并设置有配重件12,通过配重件12自身重心偏移来被动地部分抵消干扰风带来的摆动方式来保证飞行器飞行姿态,防止飞行器发生不可恢复的飞行姿态。
并且,当浮空器受到自然来流干扰时,通过配重件12自身的重量,利用其惯性对摆动幅度进行被动抵消。增强浮空器在有风情况下的适航能力和任务执行能力。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主杆10的第一端通过至少一个阻尼器14与囊体连接。
应该可以理解,为了保证浮空器在受到外力干扰时的飞行姿态,阻尼器14使得主杆10与囊体柔性连接。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阻尼器14包括液压装置、气动装置和弹簧组件中的一种或几种。当然,根据具体情况,阻尼器14也可以构造为其他结构,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天府新区光启未来技术研究院,未经成都天府新区光启未来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49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力散热式船用压力水柜
- 下一篇:一种新型无人机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