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灸持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4343.0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501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廖小明;钟小兰;廖宇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254 | 代理人: | 李肇伟 |
地址: | 5108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灸针 针槽 片夹 夹片 计数器 针灸持针器 夹持机构 防滑齿 防滑垫 夹持 医生 本实用新型 计数器记录 合拢 对称设置 工作原理 活动连接 左右偏移 持针器 片形成 上端部 外侧面 针位置 掉落 拔针 放入 容置 | ||
一种针灸持针器,包括两片对称设置的夹片,两片夹片的一侧活动连接在一起,两片夹片形成夹持针灸针的夹持机构;两片夹片内侧面上设有容置针灸针的针槽,所述针槽呈弧形,所述针槽内设有防滑垫,所述针槽的上端部设有防滑齿;其中一夹片的外侧面设有计数器。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将针灸针放入夹持机构内,针灸针藏在夹片的针槽内,针槽可以防止针灸针左右偏移,确保施针位置的准确;合拢两片夹片将针灸针夹持,在防滑垫和防滑齿的作用下,针灸针不容易掉落,医生能够手持持针器对患者进行施针;医生对患者每施一针,可以通过计数器记录,施完针后,医生可以通过计数器查看施针的数量,杜绝漏拔针的情况出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针灸持针器。
背景技术
针灸针包括针尖、针身和针柄三部分。针灸针一般细长:直径在0.3mm左右,长度根据不同有1cm至10cm不等。现有中意对患者进行针灸时会存在以下问题:1、对于较长的针灸针(大于2cm),在进针时由于直径太细,会出现不易进针或弯针,甚至断针的可能,施针者在使用时不可避免要接触到针身部分,然针身部分是要进入患者的体内,虽然在使用前施针者会进行手消毒,但仍无法达到灭菌的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感染的机会,严重者造成深部脓肿;2、在进行针灸治疗时,会同时使用多枚针,多时达10余枚,但由于针灸针细小,治疗过程常在30分钟以上,容易造成遗忘而漏拔针,引起患者安全的医疗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灸持针器,增加施针的安全性,且能够记录施针的数量,防止漏拔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灸持针器,包括两片对称设置的夹片,两片夹片的一侧活动连接在一起,两片夹片形成夹持针灸针的夹持机构;两片夹片内侧面上设有容置针灸针的针槽,所述针槽呈弧形,所述针槽内设有防滑垫,所述针槽的上端部设有防滑齿;其中一夹片的外侧面设有计数器。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将针灸针放入夹持机构内,针灸针藏在夹片的针槽内,针槽可以防止针灸针左右偏移,确保施针位置的准确;合拢两片夹片将针灸针夹持,在防滑垫和防滑齿的作用下,针灸针不容易掉落,医生能够手持持针器对患者进行施针;医生对患者每施一针,可以通过计数器记录,施完针后,医生可以通过计数器查看施针的数量,杜绝漏拔针的情况出现。
作为改进,所述夹片呈弧形,其宽度从中间往两端逐渐变小,该种结构简单,方便医生操作,而且不影响施针。
作为改进,两片夹片的背面铰接,夹片的背面向后延伸设有夹头,两片夹片的夹头之间设有使两片夹片合拢的扭簧。
作为改进,其中一夹片的外侧面设有控制计数器计数的计数按钮。
作为改进,两夹片之间设有控制计数器计数的触发装置,所述触发装置包括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在防滑垫和防滑齿的作用下,针灸针不容易掉落,医生能够手持持针器对患者进行施针;医生对患者每施一针,可以通过计数器记录,施完针后,医生可以通过计数器查看施针的数量,杜绝漏拔针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未经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43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