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侧踏板固定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20481.3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9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齐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3/00 | 分类号: | B60R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周放,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踏板 固定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踏板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踏板是供乘客及驾驶员上下车时可以方便上下车而助踩踏的部件,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及购买力的增加,汽车的数量逐年递增,对于越野车来说侧踏板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装饰功能件。
现有的侧踏板固定支架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含支架100、螺母块200、第一固定螺栓300、固定螺母400、第二固定螺栓500和翻边600,为了避免在车身上开孔而引起车身锈蚀风险,现有结构利用车身上的外漏液孔700及侧围止口钣金800布置侧踏板固定支架。将螺母块200预先伸入外漏液孔腔内,将第一固定螺栓300与螺母块200的螺纹对准咬合,使支架100的平面与侧围钣金贴紧,同时翻边600通过第二固定螺栓500与固定螺母400紧固,紧紧夹持住侧围止口钣金800,从而达到侧踏板固定支架与车身连接的目的。
此结构很好地避免了在车身上开孔从而可能导致的锈蚀问题。但现有支架结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此结构安装必须得有外漏液孔,不适用于无外漏液孔的车型;
2)在踩踏踏板时,踩踏力仅靠车身外漏液孔钣金及侧围止口钣金支撑,对钣金强度要求高,长期使用易导致车身外漏液孔钣金变形;
3)安装时,螺纹咬合工作在外漏液孔腔内完成,螺栓很难对准预先伸入的螺母块,需要通过螺母块预留在外的拨片调整位置,定位不准确,在狭小的空间内,螺纹对齐操作也十分不便,装配工艺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踏板固定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侧踏板固定支架存在的对于无外漏液孔车型无法运用、容易导致车身外漏液孔钣金变形以及装配工艺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侧踏板固定支架可以避免车身开孔,而且增大了踏板踩踏力分布面积,减小对车身钣金产生的压强,防止车身钣金变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侧踏板固定支架,所述侧踏板固定支架为Z字形结构,包括竖直段、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所述第一水平段位于所述第二水平段的上方,所述第一水平段的上表面与车身钣金的下表面贴合;所述竖直段上设有安装孔,紧固件贯穿内漏液孔和所述安装孔固定连接所述竖直段和所述车身钣金。
优选地,所述紧固件为L形螺栓,所述L形螺栓包括相互垂直的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安装部容置于内漏液孔腔内,所述连接部伸出所述竖直段与螺母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车身钣金之间设有防脱卡片,所述防脱卡片套设在所述连接部上。
优选地,所述防脱卡片由PVC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竖直段和所述第一水平段之间设有倾斜段,所述倾斜段与所述第一水平段和所述竖直段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
优选地,所述倾斜段与所述第一水平段的交汇处设有减重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平段、所述倾斜段、所述竖直段和所述第二水平段的下方均设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侧踏板固定支架为Z字形结构,包括竖直段、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第一水平段位于第二水平段的上方,第一水平段的上表面与车身钣金的下表面贴合,竖直段上设有安装孔,紧固件贯穿内漏液孔和安装孔固定连接竖直段和车身钣金。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侧踏板固定支架采用与内漏液孔固定连接的方式,能够解决无外漏液孔车型的侧踏板固定支架的固定问题,避免车身开孔;而且通过第一水平段的上表面与车身钣金的下表面贴合,可以增大踏板踩踏力的分布面积,减小对车身钣金产生的压强,对车身钣金起到保护作用。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采用L形螺栓装配侧踏板固定支架,通过将螺纹咬合作业转移至孔腔外,能够提升紧固操作的工艺性。
再者,本实用新型中还在安装部与车身钣金之间设有防脱卡片,来避免L形螺栓掉入到内漏液孔腔内。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侧踏板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侧踏板固定支架的安装使用效果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踏板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踏板固定支架的安装使用效果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踏板固定支架的右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204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用夜光迎宾踏板
- 下一篇:一种物流运输卡车折叠蹬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