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探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10106.0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0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鸿欣;梅建军;方星云;张赛鹏;王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赛力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地址: | 5101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探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探测系统。
背景技术
铁路信号电缆埋入地下0.8~1.2米深,长年累月在地下受不同地质条件的侵蚀,出现故障时由于没有有效的定位手段往往无从下手,只能凭经验随便开挖电缆沟,因铁路轨道旁边的特殊条件只能靠人工施工,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费工费时,效率低下。而且铁路信号电缆设计寿命长达15年,经过多年之后往往找不到当年的图纸资料,挖开后仍一筹莫展。
目前铁路维修人员维修电缆时没有有效的手段,基本上全靠人工查找故障,效率极低,费工费时,多年前埋设的电缆接头位置、电缆用途等信息都无法知道,维修工作非常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快速定位,减少查找时间的一种电缆探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缆探测系统,包括铁路服务器、手持终端、多个探测器和多个电缆标识器,各所述探测器分别与对应的电缆标识器无线连接,所述手持终端与探测器连接,所述手持终端与铁路服务器无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缆标识器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MOS管、通信天线、第一二极管和射频芯片,所述通信天线的第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所述通信天线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电容连接至通信天线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至MOS管的漏极,所述MOS管的源极与通信天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端通过第二电容连接至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至射频芯片,所述MOS管的源极连接至射频芯片,所述MOS管的栅极连接至射频芯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探测器包括微处理器、探测天线、第三电容、第一电阻、电源、带通滤波器、放大器和解调器,所述探测天线的第一端通过第三电容连接至探测天线的第二端,所述电源的第一端连接至探测天线的第一端,所述电源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电阻连接至探测天线的第二端,所述电源的第二端依次通过带通滤波器、放大器和解调器进而连接至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与手持终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探测系统通过将电缆标识器设置于电缆各处,当出现故障时,能通过手持终端对故障出进行快速定位,准确查找电缆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通过室内的专家系统指导室外现场维修作业,快速高效完成维修任务,从而能大大提高铁路信号电缆的巡检维护、故障处理、综合管理效率和精准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探测系统的原理方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探测系统中电缆标识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探测系统中探测器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探测系统,包括铁路服务器、手持终端、多个探测器和多个电缆标识器,各所述探测器分别与对应的电缆标识器无线连接,所述手持终端与探测器连接,所述手持终端与铁路服务器无线连接。
参考图2,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缆标识器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MOS管M1、通信天线T1、第一二极管D1和射频芯片,所述通信天线T1的第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端连接,所述通信天线T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电容C1连接至通信天线T1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端连接至MOS管M1的漏极,所述MOS管M1的源极与通信天线T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端通过第二电容C2连接至MOS管M1的源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端连接至射频芯片,所述MOS管M1的源极连接至射频芯片,所述MOS管M1的栅极连接至射频芯片。所述电缆标识器是没有电池的无源设备,平时不工作。所述电缆标识器和探测器有同频率的谐振电路,当探测器需要进行探测时,探测器先给电缆标识器发送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电缆标识器从电磁波中获得能量被激活,储电电容被充电,电缆标识器的射频芯片获得能量开始工作,把自身固有的全球唯一ID号通过电磁波发送到探测器,探测器经过解调器J解码出id号,转换为串口输出id码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赛力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赛力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101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