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蒸汽蒸煮茶叶的茶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4527.2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5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志旭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53113 | 代理人: | 刘静怡 |
地址: | 515700 广东省潮***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蒸汽 茶叶 茶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蒸汽蒸煮茶叶的茶壶。
背景技术
传统茶叶泡煮装置一般是采用茶叶与水直接混合进行泡煮的方式,虽然茶水交融,茶叶香气与色泽也能很好相溶,但是也容易导致煮茶过度导致口感变差,而且茶渣混杂导致壶具清洗不便。
利用蒸汽蒸煮的方式来煮茶,能够很好地控制茶水的品质。然而市面上出现的蒸茶器,多为借鉴现代咖啡蒸煮器具的结构而设计,较为复杂,不仅制造不易,而且适用炉具种类单一,蒸茶后也仍然不便清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蒸汽蒸煮茶叶的茶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蒸汽蒸煮茶叶的茶壶,包括壶盖、导汽锥、加热板,所述壶盖盖在壶体上,且壶盖上设有排汽孔,所述壶体的上端开口处设有蒸煮容器,且蒸煮容器的底面设有渗水孔,所述导汽锥的下端开口靠近加热板,上端开口与蒸汽球连接,且蒸汽球的表面开设有球面开孔,所述加热板紧贴于壶体的底面。
优选的,所述蒸煮容器为碗状或杯状开口容器,上沿外飘略大于壶体开口,从而使自身与相连的导汽锥悬挂于壶体之中,底部开孔供水体下渗,中心连接中空球状的蒸汽球。
优选的,所述蒸汽球的球面开孔供蒸汽排出到蒸煮容器当中,下部连通锥状的导汽锥。
优选的,所述导汽锥为上小下大结构,更有利于上升蒸汽加压。
优选的,所述壶体、壶盖、蒸煮容器、蒸汽球、导汽锥由玻璃或塑料或不锈钢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蒸煮容器、蒸汽球和导汽锥为一体连通结构,方便脱离壶体进行加料、倒渣和清洗。
优选的,所述加热板由不锈钢材料制成,适用于多种炉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利用蒸汽蒸煮茶叶的茶壶在于简化结构,并且可以适用于已广泛使用的电磁炉、电陶炉和明火加热,有利使用者更便捷使用;既可利用蒸汽快速泡茶,也能用于蒸煮药材等养生保健活动;通过加热水体产生蒸汽,再将蒸汽导入盛料容器进行蒸煮,并形成循环,同时多余的蒸汽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蒸煮容器和蒸汽球主视示意图。
图中:11壶体、12壶盖、13排汽孔、21导汽锥、22蒸汽球、23球面开孔、31蒸煮容器、32渗水孔、33上沿外飘、41加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2所示的一种利用蒸汽蒸煮茶叶的茶壶,包括壶盖12、导汽锥21、加热板41,所述壶盖12盖在壶体11上,且壶盖12上设有排汽孔13,所述壶体11的上端开口处设有蒸煮容器31,且蒸煮容器31的底面设有渗水孔32,所述导汽锥21的下端开口靠近加热板41,上端开口与蒸汽球22连接,且蒸汽球22的表面开设有球面开孔23,所述加热板41紧贴于壶体11的底面。
具体的,所述蒸煮容器31为碗状或杯状开口容器,上沿外飘33略大于壶体11开口,从而使自身与相连的导汽锥21悬挂于壶体11之中,底部开孔供水体下渗,中心连接中空球状的蒸汽球22。
具体的,所述蒸汽球22的球面开孔23供蒸汽排出到蒸煮容器31当中,下部连通锥状的导汽锥21。
具体的,所述导汽锥21为上小下大结构,更有利于上升蒸汽加压。
具体的,所述壶体11、壶盖12、蒸煮容器31、蒸汽球22、导汽锥21由玻璃或塑料或不锈钢材料制成。
具体的,所述蒸煮容器31、蒸汽球22和导汽锥21为一体连通结构,方便脱离壶体11进行加料、倒渣和清洗。
具体的,所述加热板41由不锈钢材料制成,适用于多种炉具。
结合图1和图2,所述壶体11上部开口,用于盛水并支撑蒸煮容器31、蒸汽球22、导汽锥21和加热板41;所述加热板41加热水体产生的蒸汽,由导汽锥21向上集中引入蒸汽球,再通过蒸汽球22的球面开孔23喷入蒸煮容器31,对蒸煮容器31中的茶叶或药材进行蒸煮,对茶叶或药材蒸煮后的液体通过蒸煮容器底部渗水孔32下渗到壶体11下部,得到加热板41重新加热进而形成循环蒸煮,使茶叶或药材得到充分的溶融;蒸煮过程产生多余的蒸汽则由壶盖12上的排汽孔13排出,达到内外气压平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志旭,未经杨志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45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分离过滤器的冷泡咖啡壶
- 下一篇:一种电线接头激光打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