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光纤通讯的电量采集合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92851.7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7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徐立子;肖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立潮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G01R19/00;G01R15/1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卢泽明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纤 通讯 电量 采集 合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互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光纤通讯的电量采集合并装置。本实用新型由若干电子式电流互感器ECT和若干电子式电压互感器EVT与合并单元1连接,合并单元同时连接有合并单元电源2与时钟输入模块3,所述的合并单元由MPC8245核心板、2路光纤转换板12、数据总线连接背板、外部通讯调试接口模块、远端采集板11组成,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和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与远端采集板电信号连接,远端采集板通过光纤与2路光纤转换板的6路光电收发转换器连接。本实用新型汇集或合并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电子式电流互感器输出的数字量信号或模拟小信号,并进行传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互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互感器二次设备的基于光纤通讯的电量采集合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事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电力走向市场,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今天,各行各业对电力需求也越来越高。电力的发、输、配三个环节实现分幵后,对各个环节的自动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电量采集系统为“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可实现关口电量的数据采集,分时段,分频率,数据上网,资源共享。电量采集系统可帮助企业实现内部各用电点,变压器用电量的考核和分析,为估算成本,辅助制定决策提供原始资料。对电力行业计量计费的现代化科学管理提供了重要手段和有利保障。同时电量采集系统为企业随时掌握内部各输电线路,各个用电点的具体情况,监测生产,控制用电量,降低成本与消耗,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基础。电力设备的监测是各类自动化设备的一项基本功能,而交流采样则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技术。电力系统中使用的任何智能仪表中,总是会用采用这个环节,即把交流信号经过滤波、放大后,通过时间离散化得到离散序列,并将这个离散数列存放到计算机中的过程。数据采集的接口在这种仪器仪表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的性能决定了整台仪表的水平,在所有的部件中它的成本也往往最高。显然能否有一个合适的数据采集接口是智能仪表设计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微型机刚刚在电力参数采样中应用时,一般釆用直流采样对电力参数进行采样,即对整流后的直流量进行采样。此方法只需对采样值进行一次比例变换,结构简便,设计简单。但是这种直流采样方法存在诸如测量参数经整流后产生了精度损失;整流电路参数调整困难等问题。因此,人们又提出了直接对交流信号釆样的方法,直接从定义出发计算各种参数。实践证明:釆用交流釆样方法进行数据采集,通过算法运算后获得的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等电力参数有着较好的精确度和稳定度。测量的精度和速度决定了在进行电量信号采集时能否采用交流采样。在微型机应用的初始阶段,之所以采用直流采样方法进行釆样,是因为其转换芯片速度低,成本高,另外,主频过低,指令功能不强也是采用直流采样方法的一个原因。如今,微型机、单片机处理速度大大提高,伴随着电力技术的提高,性价比较好的高速转换器也层出不穷,实现了在一个交流工频周期采样几百甚至几千个点的突破,为交流采样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但是,目前电量采集合并装置主要功能是汇集或合并多个互感器的数据,取得电力系统电流和电压瞬时值,并以确定的数据传输到电力系统电气测量仪器和继电保护装置;其每个 数据通道可以承载一台和/或多台的互感器的采样值数据。传统的电量采集合并装置合并单元只能汇集电子式互感器输出的数字量信号,不满足DL/T860.91/92LE/92标准,并不适合采用DL 860标准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为整个系统提供可靠的交流量信息,从而为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等可靠运行提供保证的基于光纤通讯的电量采集合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立潮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立潮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928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