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碳纤维混凝土的防冻轨道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9922.8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35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王钢;尹晓琴;羊荣松;彭笑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B1/00 | 分类号: | E01B1/00;E01B1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8 | 代理人: | 张鸣洁 |
地址: | 618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系统 传热液 防冻 轨道板主体 电路系统 轨道板 主管道 斜管 支管 碳纤维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碳纤维 液体加热循环 高海拔地区 液体回收管 结冰问题 结冰状态 底端 轨道 主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碳纤维混凝土的防冻轨道板,设置有电路系统、加热系统及防冻轨道板主体,所述电路系统连接加热系统,加热系统连接防冻轨道板主体,在所述防冻轨道板主体内设置有碳纤维钢筋混凝土,在所述碳纤维钢筋混凝土内设置有传热液主管道,传热液主管道上连接有多根支管,在支管的末端设置有斜管,在斜管的底端设置有液体回收管,所述传热液主管道与加热系统相连接,解决现有技术高寒或高海拔地区存在的轨道结冰问题,在现有的轨道板上设置由传热液主管道、支管、斜管等所组成的传热液系统,并结合加热系统和电路系统进行液体加热循环,从而达到轨道板保持非结冰状态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等领域,具体的说,是基于碳纤维混凝土的防冻轨道板。
背景技术
冬季,在中国秦岭以北以及青藏高原等地方往往会因为气温过低或者下雪而结冰,结冰不仅对于道路交通有严重影响,同时对轨道交通也会产生较大影响;为避免轨道结冰,影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解决轨道结冰问题已为轨道交通发展的一个科研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出基于碳纤维混凝土的防冻轨道板,解决现有技术高寒或高海拔地区存在的轨道结冰问题,在现有的轨道板上设置由传热液主管道、支管、斜管等所组成的传热液系统,并结合加热系统和电路系统进行液体加热循环,从而达到轨道板保持非结冰状态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基于碳纤维混凝土的防冻轨道板,设置有电路系统、加热系统及防冻轨道板主体,所述电路系统连接加热系统,加热系统连接防冻轨道板主体,在所述防冻轨道板主体内设置有碳纤维钢筋混凝土,在所述碳纤维钢筋混凝土内设置有传热液主管道,传热液主管道上连接有多根支管,在支管的末端设置有斜管,在斜管的底端设置有液体回收管,所述传热液主管道与加热系统相连接。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将碳纤维钢筋混凝土和普通钢筋混凝土进行分别保护,并避免两者之间由于传热不均匀而影响整个防冻轨道板主体的使用寿命及强度,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碳纤维钢筋混凝土上还设置有普通钢筋混凝土,且碳纤维钢筋混凝土和普通钢筋混凝土之间设置有隔热垫;所述支管设置在普通钢筋混凝土内。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为有效增强碳纤维钢筋混凝土所构成的层面的强度,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碳纤维钢筋混凝土内还设置有碳纤维增强钢筋混凝土。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方便液体往轨道板四周流动,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与传热液主管道相连的支管与传热液主管道之间呈0.05%的倾斜坡度。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方便液体流动,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斜管与连接的支管之间的倾斜坡度为5%。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加热系统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开关球、传热液加热系统,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通过弹簧与防冻轨道板主体的基座边缘相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下部连接开关球,开关球开关控制传热液加热系统,传热液加热系统的导热液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在钢轨下端传热孔上,在传热液加热系统的导热液出口处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系统,且液体回收管与传热液加热系统的冷却液入口相连接。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系统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电源及传热液开关,第二温度传感器通过第二弹簧连接在导热液出口处,第二温度传感器下部设置有第二开关球,第二开关球连接控制第二开关片通断,第二开关片、电源及传热液开关构成通断回路,传热液开关控制导热液出口的通断。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导热液出口通过碳纤维增强塑料管连接到传热液主管道上。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导热液出口与到达防冻轨道板主体之间的碳纤维增强塑料管上包裹有保温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99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成型模的垂直定位机构
- 下一篇:可动态调节内外轨高度差的弯道轮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