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碳纤维混凝土的防冻轨道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9922.8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35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王钢;尹晓琴;羊荣松;彭笑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B1/00 | 分类号: | E01B1/00;E01B1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8 | 代理人: | 张鸣洁 |
地址: | 618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系统 传热液 防冻 轨道板主体 电路系统 轨道板 主管道 斜管 支管 碳纤维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碳纤维 液体加热循环 高海拔地区 液体回收管 结冰问题 结冰状态 底端 轨道 主管 | ||
1.基于碳纤维混凝土的防冻轨道板,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电路系统、加热系统及防冻轨道板主体,所述电路系统连接加热系统,加热系统连接防冻轨道板主体,在所述防冻轨道板主体内设置有碳纤维钢筋混凝土(1),在所述碳纤维钢筋混凝土(1)内设置有传热液主管道(5),传热液主管道(5)上连接有多根支管(6),在支管(6)的末端设置有斜管(9),在斜管(9)的底端设置有液体回收管(2),所述传热液主管道(5)与加热系统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纤维混凝土的防冻轨道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碳纤维钢筋混凝土(1)上还设置有普通钢筋混凝土(10),且碳纤维钢筋混凝土(1)和普通钢筋混凝土(10)之间设置有隔热垫(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纤维混凝土的防冻轨道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碳纤维钢筋混凝土(1)内还设置有碳纤维增强钢筋混凝土(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纤维混凝土的防冻轨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与传热液主管道(5)相连的支管(6)与传热液主管道(5)之间呈0.05%的倾斜坡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纤维混凝土的防冻轨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9)与连接的支管(6)之间的倾斜坡度为5%。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碳纤维混凝土的防冻轨道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系统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B3)、开关球(B4)、传热液加热系统(a2),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B3)通过弹簧(B2)与防冻轨道板主体的基座边缘(a1)相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B3)下部连接开关球(B4),开关球(B4)开关控制传热液加热系统(a2),传热液加热系统(a2)的导热液出口(B10)通过管道连接在钢轨下端传热孔(3)上,在传热液加热系统(a2)的导热液出口(B10)处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系统(B9),且液体回收管(2)与传热液加热系统(a2)的冷却液入口(B8)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碳纤维混凝土的防冻轨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系统(B9)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a1)、电源(a6)及传热液开关(a7),第二温度传感器(a1)通过第二弹簧(a3)连接在导热液出口(B10)处,第二温度传感器(a1)下部设置有第二开关球(a4),第二开关球(a4)连接控制第二开关片(a5)通断,第二开关片(a5)、电源(a6)及传热液开关(a7)构成通断回路,传热液开关(a7)控制导热液出口(B10)的通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碳纤维混凝土的防冻轨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液出口(B10)通过碳纤维增强塑料管连接到传热液主管道(5)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碳纤维混凝土的防冻轨道板,其特征在于:在导热液出口(B10)与到达防冻轨道板主体之间的碳纤维增强塑料管上包裹有保温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5,7-9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碳纤维混凝土的防冻轨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液主管道(5)、支管(6)、斜管(9)及液体回收管(2)皆采用碳纤维增强塑料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992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成型模的垂直定位机构
- 下一篇:可动态调节内外轨高度差的弯道轮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