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压凝液回收装置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9004.5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1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彦军;王皓;李公伟;王长胜;姚元亭;陈敏;赵亚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心连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38 | 分类号: | B01D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孙海杰 |
地址: | 8311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压凝液 回收 装置 及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氨汽提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中压凝液回收装置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汽提是以一种气体通过反应混合物,从而降低另一种或几种气体的分压,使离解压力降低的过程,我国目前引进在用的汽提塔根据工艺流程的不同,主要有二氧化碳汽提塔和氨汽提塔,分别用于二氧化碳和氨作汽提介质。
然而,在氨汽提塔整个系统中,通常有一些反应过程中的物料由于它们温度过低不适合生产蒸汽,而在氨汽提冷凝系统中往往会有大量的热量转到冷却水中,如不对其进行回收再利用,便会造成能量的浪费。因此,目前的氨汽提塔系统中,存在能量利用率低、生产工艺成本高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压凝液回收装置,其可回收氨汽提塔系统收集的中压蒸汽冷凝液,并分别输送到氨汽提塔给料加热器和低压蒸汽系统进行能量再利用,此装置充分利用了中压蒸汽冷凝液的能量,降低了氨汽提塔系统的整体能耗。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在于提供一种中压凝液回收系统,其能够实现能量循环再利用,延长中压凝液回收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中压凝液回收装置,其包括中压蒸汽冷凝液回收本体、换热输送管道和调压装置。其中,中压蒸汽冷凝液回收本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中压冷凝液的空腔和低压蒸汽发生器,中压蒸汽冷凝液回收本体还设置有中压凝液回收入口、中压凝液回收出口和低压蒸汽输送出口,低压蒸汽输送出口与低压蒸汽发生器连通,换热输送管道包括用于输入冷凝液给空腔的第一输送管道、用于输出冷凝液给氨汽提塔进料加热器的第二输送管道和用于输出低压蒸汽给低压蒸汽系统的第三输送管道,第一输送管道、第二输送管道和第三输送管道分别连接于中压凝液回收入口、中压凝液回收出口和低压蒸汽输送出口,调压装置设置于中压蒸汽冷凝液回收本体外部,且与中压凝液回收出口相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调压装置包括液位控制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调压装置还包括稳压泵,且稳压泵与液位控制器串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中压凝液回收出口和稳压泵分别连通于液位控制器的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中压凝液回收入口处还设置有用于去除铁锈的过滤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过滤装置包括磁选过滤器,磁选过滤器与中压凝液回收入口相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过滤装置还包括滤渣储存件,滤渣储存件连通于磁选过滤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滤渣储存件可拆卸连接于磁选过滤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与空腔接触的中压冷凝液回收本体内壁设置有防腐层。
一种中压凝液回收系统,其包括上述的中压凝液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中压凝液回收装置通过设置换热输送管道,使得收集来的中压凝液能够被回收到中压凝液回收装置中,并且通过调压装置能够将回收得到的中压凝液输送到氨汽提塔加热器和低压蒸汽系统中,从而实现了中压凝液热量的再利用,故包含有上述中压凝液回收装置的中压凝液回收系统整体上提高了氨汽提塔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中压凝液回收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中压凝液回收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中压凝液回收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中压凝液回收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心连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新疆心连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90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误触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无线U盾及移动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