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航天航空的起落架保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8570.4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0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邵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4F5/30 | 分类号: | B64F5/30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0 | 代理人: | 姜明 |
地址: | 550003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航天航空 起落架 保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天航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航天航空的起落架保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航天航空事业迎来了大的发展期,我国也在大力发展自己的大飞机产业,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将建成自己的航天航空产业链。而航天航空器在运行前后都需要进行维护,飞行器的起落架在起降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因此对起落架保养将有利于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当前对起落架的保养之一保洁工作来看,目前主要是通过人工擦拭的方式进行,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航天航空的起落架保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航天航空的起落架保养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前端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设有支撑耳,所述支撑耳与吊杆的中部设有的孔通过支撑轴活动连接,所述吊杆包括前端设置的吊杆上孔和吊杆下孔,所述吊杆上孔和吊杆下孔分别通过各自的轴与清洁装置连接,所述清洁装置包括上叉和下叉,所述上叉和下叉的叉口朝车体前并在铅锤方向设置,正对叉口的一端通过连杆连接,所述连杆靠近上叉的一端设有上吊耳,靠近下叉的一端设有下吊耳,所述上吊耳通过轴与所述吊杆上孔活动连接,所述下吊耳通过轴与弹簧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通过轴与所述吊杆下孔活动连接,所述上叉和下叉以及连杆均为联通的中空管,在上叉和下叉以及连杆的管的侧壁上设有喷孔,所述上叉通过软管与气动装置连接,气动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
所述气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吊杆上的与所述软管连接的钢管,所述钢管的另一端通过控制装置与空气压缩机连接,所述吊杆的后端还设有吊杆后吊耳,所述车体还设有与所述吊杆后吊耳活动连接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通过控制装置与空气压缩机连接。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气缸。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以及设置在车体上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操控盘。
所述车体的后端设有驾驶室,所述驾驶室内包括设有的座椅以及方向盘和刹车装置,所述座椅下部的车体内设有发动机,所述发动机、所述刹车装置以及所述方向盘分别与后轮连接。
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所述操控盘为触摸屏。
这样,通过在车体上设置吊杆,吊杆与升降装置连接,吊杆前端连接有清洁装置,利用车体的动力性,使起落架的保洁工作变的高效。工作人员将叉形结构的清洁装置套在起落架上,通过对操控盘上的按钮进行操作,启动气源,使高压气体通过相应的管路由叉形结构的前端喷出,将位于起落架上附着的尘埃甚至油污除去,这样可以使起落架的本来面目一览无余,有利于随后的直观检查,及时发现裂纹、松动、凹陷等故障隐患,为飞行器的安全起降又增加了一道保障。也为工作人员对飞行器的维保提供了高效支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装置有动力支撑,转场便捷,尤其适用于大面积的机场中的大批次的飞行器的起落架的保洁维护工作的开展,极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下叉,2.连杆,3.上叉,4.喷孔,5.上吊耳,6.软管,7.吊杆上孔,8.钢管,9.吊杆,10.支撑柱,11.车体,12.支撑轴,13.吊杆后吊耳,14.气缸,15.操控盘,16.发动机,17.控制器,18.空气压缩机,19.吊杆下孔,20.弹簧,21.下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一种用于航天航空的起落架保养装置,包括车体11,所述车体11的前端设有支撑柱10,所述支撑柱10的上端设有支撑耳,所述支撑耳与吊杆9的中部设有的孔通过支撑轴12活动连接,所述吊杆9包括前端设置的吊杆上孔7和吊杆下孔19,所述吊杆上孔7和吊杆下孔19分别通过各自的轴与清洁装置连接,所述清洁装置包括上叉3和下叉1,所述上叉3和下叉1的叉口朝车体11前并在铅锤方向设置,正对叉口的一端通过连杆2连接,所述连杆2靠近上叉3的一端设有上吊耳5,靠近下叉1的一端设有下吊耳21,所述上吊耳5通过轴与所述吊杆上孔7活动连接,所述下吊耳21通过轴与弹簧20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弹簧20的另一端通过轴与所述吊杆下孔19活动连接,所述上叉3和下叉1以及连杆2均为联通的中空管,在上叉3和下叉1以及连杆2的管的侧壁上设有喷孔4,所述上叉3通过软管6与气动装置连接,气动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理工学院,未经贵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85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