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0506.1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6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郑礼;周浩;翟一凡;陈浩;张思聪;于毅;吴光安;庄乾营;门兴元;吕素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57/00 | 分类号: | A01K5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导 熊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熊蜂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棚内、可以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的大棚主要为冬暖式大棚。由于大棚内空气湿度大、温度低、没有风且缺少授粉的昆虫,因此大棚内作物的授粉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从而导致大棚作物难以成功坐果。在大棚内饲养蜂群、利用蜂群授粉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其中,熊蜂由于具有耐低温、可适应低光照条件等优良特性,而成为冬暖式大棚内授粉的理想昆虫,目前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自然条件下,熊蜂在白天出巢采集花粉,日落时,随着光线持续降低,熊蜂陆续归巢。熊蜂在归巢时,主要依靠气味和视觉来寻找巢穴。而一旦进入黑暗条件下,熊蜂会立即降落停止飞行。而大棚在气温较低时,为了保持棚内的温度,在日落前即需要落下大棚外的草苫子,使得棚室内在短时间内变成黑暗条件,这就会导致正在采集花粉的熊蜂在黑暗下无法回巢。据统计,一个熊蜂的授粉群大概只有100头左右的工蜂,如大量的工蜂不能回巢,会严重影响蜂群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是大棚在落下草苫子后短时间内变成黑暗条件导致熊蜂无法回巢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能够引导熊蜂回巢、保证蜂群使用寿命的蜂箱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包括:紫光灯,所述紫光灯的光线波长为365nm,功率为1-1.5w;所述紫光灯靠近蜂箱设置;所述紫光灯设置有光感应开关;
太阳能蓄电池,与所述紫光灯连接设置;所述太阳能蓄电池的容量为1000-1500mA;
在所述紫光灯背向所述蜂箱的一侧设置有反光罩,所述反光罩的内壁面呈曲面,形成一个凹形的放置腔,所述紫光灯设置在所述放置腔内,所述放置腔的开口朝向所述蜂箱设置;
所述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还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紫光灯和所述反光罩安装在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升降机构适宜于带动所述紫光灯和所述反光罩进行升降运动。
所述紫光灯与所述蜂箱间的距离为10-20cm。
所述紫光灯设置在所述蜂箱的斜上方,所述放置腔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与所述蜂箱的顶面的夹角为40-50°。
与所述紫光灯连接设置有光亮调节器。
与所述紫光灯连接设置有备用蓄电池。
所述紫光灯的功率为1w;所述太阳能蓄电池的容量为1000mA。
在所述反光罩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粘胶层。
在所述放置腔的开口处设置有防虫网罩,所述防虫网罩呈半球形,所述防虫网罩的半球形顶端远离所述反光罩设置;所述防虫网罩的网孔为3-4mm。
在所述放置腔的开口处设置有玻璃罩,所述玻璃罩为透紫外光石英玻璃罩,所述玻璃罩呈半球形,所述玻璃罩的半球形顶端远离所述反光罩设置,在所述玻璃罩上设置有入口,与所述入口连通设置有进入通道,所述进入通道由所述入口延伸至所述放置腔内,所述进入通道位于所述放置腔内的出口的直径为3-4mm;所述进入通道位于所述放置腔内的出口与所述反光罩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为0.5-1cm。
所述紫光灯与所述反光罩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反光罩通过旋转机构安装在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轴套,所述轴套与所述升降机构固定连接,所述轴套的轴向沿水平方向设置;旋转轴,嵌套安装在所述轴套内,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反光罩固定连接,适宜于带动所述反光罩进行旋转;贯穿所述轴套的壁面设置有锁定螺栓,适宜于对所述旋转轴进行锁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05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食槽的隔王板
- 下一篇:一种带有太阳能电池板的渔业养殖用网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