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0506.1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6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郑礼;周浩;翟一凡;陈浩;张思聪;于毅;吴光安;庄乾营;门兴元;吕素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57/00 | 分类号: | A01K5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导 熊蜂 装置 | ||
1.一种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紫光灯(2),所述紫光灯(2)的光线波长为365nm,功率为1-1.5w;所述紫光灯(2)靠近蜂箱(1)设置;所述紫光灯(2)设置有光感应开关;
太阳能蓄电池,与所述紫光灯(2)连接设置;所述太阳能蓄电池的容量为1000-1500mA;
在所述紫光灯(2)背向所述蜂箱(1)的一侧设置有反光罩(3),所述反光罩(3)的内壁面呈曲面,形成一个凹形的放置腔,所述紫光灯(2)设置在所述放置腔内,所述放置腔的开口朝向所述蜂箱(1)设置;
所述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还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紫光灯(2)和所述反光罩(3)安装在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升降机构适宜于带动所述紫光灯(2)和所述反光罩(3)进行升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光灯(2)与所述蜂箱(1)间的距离为10-20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光灯(2)设置在所述蜂箱(1)的斜上方,所述放置腔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与所述蜂箱(1)的顶面的夹角为40-5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紫光灯(2)连接设置有光亮调节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紫光灯(2)连接设置有备用蓄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光灯(2)的功率为1w;所述太阳能蓄电池的容量为1000mA。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光罩(3)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粘胶层(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放置腔的开口处设置有防虫网罩(7),所述防虫网罩(7)呈半球形,所述防虫网罩(7)的半球形顶端远离所述反光罩(3)设置;所述防虫网罩(7)的网孔为3-4mm。
9.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放置腔的开口处设置有玻璃罩(10),所述玻璃罩(10)为透紫外光石英玻璃罩,所述玻璃罩(10)呈半球形,所述玻璃罩(10)的半球形顶端远离所述反光罩(3)设置,在所述玻璃罩(10)上设置有入口,与所述入口连通设置有进入通道(9),所述进入通道(9)由所述入口延伸至所述放置腔内,所述进入通道(9)位于所述放置腔内的出口的直径为3-4mm;所述进入通道(9)位于所述放置腔内的出口与所述反光罩(3)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为0.5-1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光灯(2)与所述反光罩(3)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反光罩(3)通过旋转机构安装在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轴套(6),所述轴套(6)与所述升降机构固定连接,所述轴套(6)的轴向沿水平方向设置;旋转轴,嵌套安装在所述轴套(6)内,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反光罩(3)固定连接,适宜于带动所述反光罩(3)进行旋转;贯穿所述轴套(6)的壁面设置有锁定螺栓,适宜于对所述旋转轴进行锁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050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食槽的隔王板
- 下一篇:一种带有太阳能电池板的渔业养殖用网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