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源内置且灯头可旋转的发光二极管灯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74721.0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2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卢福星;赖瑞茶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普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K9/27 | 分类号: | F21K9/27;F21V29/89;F21K9/278;F21V23/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内置 灯头 旋转 发光二极管 灯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源内置且灯头可旋转的发光二极管灯管结构,特指一种将电源藏于灯头中,且灯头可旋转的照明灯具。
背景技术
以提供白光照明的日光灯管为照明源的灯具,被广泛地运用于室内照明的领域,已是一种行之有年的普及技术。其因为其具有结构精简且安设成本不高等等便利性优点,而成为传统照明技术中,最主流的照明灯具之一。
但日光灯管的体积大,于制造、使用及弃置过程中皆会产生大量的汞污染,对于环境保护一直是潜在的重金属污染源;再者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甚短,仅约1千小时,且仅能将所接收到的电能百分之十转换为光能,百分之九十转换为无用的热能散失到空气中,造成电能的耗损。其有着如此浪费能源的缺陷,也着实增加自然环境的沉重负担。
而随着近年来发光二极管(LED)照明技术的蓬勃发展,其已普遍被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信息、通信、消费性电子产品的指示器与显示设备。而白光LED的推出,更开启LED发展作为光源或照明产品的新纪元,也可说是LED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因此,开发更多能被消费者接受的产品。
且因为LED具有许多的革命性优点,如环保、省电、高效率、使用寿命长、体积小及反应快等。故为解决上述日光灯管的缺点,以及响应环保、节能减碳的要求下,照明领域的业者便积极开发出LED灯管来替代传统的日光灯管,且渐渐普遍被使用于各类照明领域。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LED灯具,管形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在实际运用上,经常电源是配置于灯管的中,而灯管本身即为整体最脆弱的部分,这样的设计无形中增加了使用上的危险性。此外,现有技术的灯管设计中,其灯头的设计多为固定式,不具有可以旋转的特征,因此不论是组装或拆卸上都容易有其在方向性的阻碍,为一设计上不足的处。
故综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思索并设计一种电源内置且灯头可旋转的发光二极管灯管结构,以期针对现有技术的缺失加以改善,进而增进产业上的实施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不足点,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等专利要件的电源内置且灯头可旋转的发光二极管灯管结构,以期克服现有技术的难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电源内置且灯头可旋转的发光二极管灯管结构,其包含:一灯管,其为一透明中空长形管件,且其断面呈环形,且其端部具有一开口;一内灯头,其对应封堵于所述开口,且所述内灯头的外侧端面设有相互间隔且呈弧状分布的槽体;一散热承架,其对应固定于所述内灯头的内端,且其上设有一长型的灯槽;一电源载板,其对应穿设于所述内灯头的内端中,供配置承载一电源模块;一第一灯头组件,其可旋转地套设于所述内灯头的外侧端,且所述第一灯头组件的外端面设有两穿孔,所述穿孔设有铜针;及一第二灯头组件,其对应固定于所述第一灯头组件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内灯头为一环形短柱状件。
优选地,所述槽体分布的弧状的两端处分别设有一凸块。
优选地,所述散热承架为一铝材质的散热板。
优选地,所述电源载板具有一固定平面,且所述电源载板于所述固定平面的两侧处设有多个夹持臂,供固定该电源模块。
优选地,于所述穿孔的周围设有对应呈环形分布的多个长形孔,且所述长形孔呈弧状。
本实用新型的电源内置且灯头可旋转的发光二极管灯管结构于设计上,透过电源的内置设计,可以有效率的增加灯管中的空间配置,且同时提升使用的安全性;此外灯头为可旋转的设计,让灯管在不论拆卸或组装上,不会因为具有方向性而对使用者造成动作上的困扰,为习知技术所不能及者。
而为了让上述目的、技术特征以及实际实施后的增益性更为明显易懂,于下文中将以较优选的实施范例辅佐对应相关的附图来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内置且灯头可旋转的发光二极管灯管结构的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内置且灯头可旋转的发光二极管灯管结构的外观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
电源内置且灯头可旋转的发光二极管灯管结构1;灯管10;开口11;内灯头20;槽体21;凸块22;散热承架30;灯槽31;电源载板40;固定平面41;夹持臂42;第一灯头组件50;穿孔51;铜针52;长形孔53;第二灯头组件60。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普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普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747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