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流道分配功能的双色热收缩管成型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65730.3 | 申请日: | 2017-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90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缪金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华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20 | 分类号: | B29C47/20;B29C47/70;B29C47/76;B29C47/04;B29L23/00;B29K6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分配 功能 双色热 收缩 成型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收缩管成型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流道分配功能的双色热收缩管成型机构。
背景技术
热收缩管是一种质地偏软,受热达到30度以上会逐步收缩的套管,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池、电感、电容器等的绝缘保护,以及特殊部件的防锈、防蚀、包装用途。热收缩管的材料主要是塑料,但传统的单色热收缩管应用于玻璃灯管以及部分特殊行业时存在较多缺陷。
LED玻璃管双色直型灯主要由直型玻璃管和装于玻璃管内的基板与LED灯珠构成,由于LED灯珠属于点状光源,其发出的光很刺眼,为了使其光源给人一种混为一体、不刺眼的感觉,目前LED玻璃灯管主要采用的是玻璃管内壁喷涂扩散粉的方式来处理,但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较多缺陷:
a、实际使用中玻璃管容易破碎,对人、物易产生伤害;
b、产品背光部分不易辨认,安装易出错;
c、玻璃管内铝条基板与玻璃接触上胶的地方过于暴露,影响观感;
d、铝条基板两侧有阴影;
e、光线太过于分散(不需要光线的背光面也分散了部分光源),导致亮度降低。
近些年行业内有采用在LED直型灯管上套用单色热收缩管的产品,但这种套装单色管的技术只能克服部分缺陷,依然存在以下缺陷:
a、玻璃管内铝条基板与玻璃接触的地方过于暴露,影响观感;
b、玻璃管内铝条基板两侧有阴影;
c、光线太过于分散(不需要光线的背光面也分散了部分光源),导致亮度降低。
近些年行业内也有采用在LED直型灯管内设置卡槽,而将片状单色膜放置在玻璃管内卡槽处的技术,但也存在诸多弊端:
a、实际使用中玻璃管容易破碎,对人、物易产生伤害;
b、片状膜片不易安装,费工费时,浪费多;
c、玻璃管内设置了卡槽,导致玻璃管成本增加;
d、铝条基板与片状膜片不能紧密接触,且背光部分无反光材料,导致部分光源浪费,影响光亮强度;
e、玻璃管内铝条基板与玻璃接触的地方过于暴露,影响观感。
行业内亦有采用PC灯罩技术的,由于原材料成本高,长时间使用存在变形、弯曲的可能,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也是难以生存。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研发出一种更好的适用于LED灯管的双色热收缩管,其用于扩散点状光源、增加产品照明度、保护玻璃破裂等,而传统的热收缩管成型机构无法制备出满足更高要求的双色热收缩管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流道分配功能的双色热收缩管成型机构,结构设计合理,各结构精度高,结合紧密,运行稳定性高,对具有不同颜色的两种PET胶材料进行流道分配与引流,达到制备出具有两种不同颜色、不同透明度的双色热收缩管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流道分配功能的双色热收缩管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配器、及设置于分配器下端面上的成型模具,其中,所述成型模具包括模芯、及套设于模芯外的模壳,该模芯包括上插入块、及上端插入上插入块的下插入轴,该模壳中心轴方向上开设有供下插入轴下端插入的模壳插孔;在所述分配器下端面开设有供模芯的上插入块插入的凹腔,在该凹腔内底部中心轴方向上开设有一通气孔,在该分配器侧边开设有与通气孔相连通的若干进气孔,且在该分配器上端面开设有贯穿至凹腔且对称设置的上弧形分配腔与侧弧形分配腔;在所述模芯的下插入轴的中心轴方向上开设有与通气孔对应的出气通道,且在该模芯的上插入块上且位于下插入轴外侧边贯穿有与上弧形分配腔相连通的若干上模芯流道、及与侧弧形分配腔相连通的若干侧模芯流道,所述下插入轴外壁与模壳插孔内壁之间形成一出料圆缝隙,该出料圆缝隙分别与上模芯流道及侧模芯流道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分配器侧边开设有贯穿至凹腔的若干螺丝孔,且在该螺丝孔中设置有螺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分配器上端面且位于上弧形分配腔侧边开设有上引流道,同时,在该分配器上端面且位于侧弧形分配腔侧边开设有侧引流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引流道包括环绕上弧形分配腔外侧边设置的上弧形流道、及向外侧延伸且与上弧形流道相连通的上凸流道,其中,该上弧形流道的深度比上凸流道的深度深;所述侧引流道包括环绕侧弧形分配腔外侧边设置的侧弧形流道、及向外侧延伸且与侧弧形流道相连通的侧凸流道,其中,该侧弧形流道的深度比侧凸流道的深度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华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华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657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食用菌栽培用加湿器
- 下一篇:一种落地式雾化加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