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螺旋输送机吊挂传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52519.8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4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袁仨;窦晓娣;车晨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牧羊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3/14 | 分类号: | B65G33/14;B65G3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8 | 代理人: | 田方正 |
地址: | 225009 江苏省扬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螺旋 输送 吊挂 传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螺旋输送机吊挂传动机构,属于螺旋输送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螺旋输送机吊挂连接机构是通过螺栓连接来实现,为点接触,接触面积小,而且螺旋轴本身存在圆柱度误差,又由于自身的重力以及推送物料时作用于轴上的力,使吊挂连接处在运转时产生一定的弯曲应力,导致螺旋轴吊挂轴瓦磨损,减短螺旋轴吊挂寿命。频繁更换螺旋轴吊挂不仅增加成本,还会影响生产。
现在使用的结构的工作过程为:当螺旋输送机运行时,螺旋轴由于自身的重力以及推送物料时作用于轴上的力,会使螺旋轴有一定的跳动,在螺旋轴吊挂连接处直接使用螺栓点连接(如图5、6、7、8),会产生很大的弯曲应力,从而导致吊挂轴瓦的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简单灵活,使用面接触,增大接触面积,减小弯曲应力,从而降低螺旋轴吊挂轴瓦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的一种新型螺旋输送机吊挂传动机构。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吊挂轴,所述吊挂轴下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两端分别插入对应侧的螺旋轴,两侧的螺旋轴通过传动轴实现扭矩传递;
所述传动轴的扭矩传递面为平面或者曲率变化的曲面。
所述传动轴包括悬挂轴和悬挂轴接头;
所述悬挂轴连接在吊挂轴上并可发生自转动,所述悬挂轴接头固定在螺旋轴上并和螺旋轴联动;
所述悬挂轴和两侧的悬挂轴接头的接合面为平面并固定。
所述悬挂轴接头面向悬挂轴的一面开设有内凹的U型槽,对应的所述悬挂轴两侧设有插入至所述U型槽内的U型凸块。
所述悬挂轴和吊挂轴通过套接实现连接。
所述悬挂轴两侧的U型凸块呈90度交错设置。
所述U型槽和U型凸块对应位置设置有紧固孔,设有紧固件穿过所述紧固孔实现悬挂轴和悬挂轴接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本实用新型通过悬挂轴接头的U型面和悬挂轴的平面接触连接来传递扭矩,表面接触面积大,接触应力减小,螺旋轴运转时产生的弯曲应力小,吊挂能够平稳转动,从而大大提高螺旋轴吊挂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设备的整体使用性能;
2)本实用新型结构加工制作简单,降低加工制作的成本;同时安装和拆卸也很方便,在更换吊挂的时候只需要拆卸两颗螺钉即可,也解决了轴和轴直接连接时孔位不能完全配合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5为传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传统机构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中B部放大图。
图中1为吊挂轴、2为传动轴、3为螺旋轴;
21为悬挂轴、22为悬挂轴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吊挂轴1,所述吊挂轴1下部连接有传动轴2,所述传动轴2两端分别插入对应侧的螺旋轴3,两侧的螺旋轴3通过传动轴2实现扭矩传递;
所述传动轴2的扭矩传递面为平面或者曲率变化的曲面。
所述传动轴2包括悬挂轴21和悬挂轴接头22;
所述悬挂轴21连接在吊挂轴1上并可发生自转动,所述悬挂轴接头22固定在螺旋轴3上并和螺旋轴3联动;
所述悬挂轴21和两侧的悬挂轴接头22的接合面为平面并固定。
所述悬挂轴接头22面向悬挂轴21的一面开设有内凹的U型槽,对应的所述悬挂轴21两侧设有插入至所述U型槽内的U型凸块。
所述悬挂轴21和吊挂轴1通过套接实现连接。
所述悬挂轴21两侧的U型凸块呈90度交错设置。
所述U型槽和U型凸块对应位置设置有紧固孔,设有紧固件穿过所述紧固孔实现悬挂轴21和悬挂轴接头22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扭矩传递过程为:一端的螺旋轴3由驱动装置驱动转动,继而带动和螺旋轴3固定连接的悬挂轴接头22联动,然后悬挂轴接头22通过和悬挂轴21接合的平面实现扭矩的传递带动悬挂轴21转动,悬挂轴21按照上述相同的结构带动另一侧的悬挂轴接头22转动,最后通过悬挂轴接头22带动另一侧的螺旋轴3实现转动,完成整个扭矩的传递。
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将悬挂轴接头22去除,将两端的螺旋轴3直接开设内凹的U型槽,将悬挂轴21的U型凸块直接插入至螺旋轴3内的U型槽内,然后通过紧固件紧固,从而实现扭矩的传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牧羊控股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牧羊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525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