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的隔热天窗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49350.0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8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李一鸣;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一鸣 |
主分类号: | B60J7/00 | 分类号: | B60J7/00;B60H1/00;B60H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隔热 天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热天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的隔热天窗。
背景技术
汽车天窗安装于车顶,能够有效地使车内空气流通,增加新鲜空气的进入,为车主带来健康、舒适的享受,同时汽车车窗也可以开阔视野,也常用于移动摄影摄像的拍摄需求,汽车天窗可大致分为外滑式、内藏式、内藏外翻式、全景式和窗帘式等,主要安装于商用SUV、轿车等车型上,从一九六三年取得第一个汽车天窗专利开始,如今Webasto拥有六十多项天窗专利,在汽车天窗领域的市场份额高达百分之六十五,已成为优质天窗的代名词,堵车开天窗防止尾气进入车内,在堵车时,应打开汽车天窗,因为在堵车时,所有车辆都处于停滞状态,汽车尾气将不可避免地散布在空气中,这时打开汽车天窗,并关闭侧窗,会排出车内的废气,并通过汽车空调过滤,完成新鲜空气的交换,暴晒后开天窗均衡车内温度,在炎热的夏季,汽车在经过太阳的暴晒之后,车内温度变得非常高,这时,车主应及时打开汽车天窗,实验证明,要想达到车内温度的均衡,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打开空调和汽车天窗,由此带来的理想氧气供给,将保证驾乘者的舒适与安全。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汽车的隔热天窗,在使用的过程中,汽车的隔热天窗的散热效果不好,从而影响了汽车的隔热天窗的正常使用,因此也降低了汽车的隔热天窗的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汽车的隔热天窗的使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隔热天窗,解决了汽车的隔热天窗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汽车的隔热天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正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镶嵌有玻璃板,所述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滑轨,所述壳体的正表面开设有气孔,所述气孔的内部镶嵌有散热网。
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保温层,所述壳体内腔的顶部且位于保温层上固定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水箱的两侧分别连通有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远离水箱的一端通过散热管连通,所述散热管的后表面与挡板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扇叶,所述电机和水泵与外设的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滑轨的左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上开设有固定孔。
优选的,所述气孔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气孔分布于壳体正表面的四角。
优选的,所述散热网由两个孔径不同的网板构成。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电机对称分布于壳体内腔底部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密封条,且密封条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隔热天窗。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汽车的隔热天窗,通过对壳体的改良,在气孔、散热网、水箱、水泵、第一管体、第二管体、散热管、电机和扇叶的作用下,达到了方便对汽车的隔热天窗进行散热的效果,从而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因此也降低了车内的温度,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从而也提高了汽车的隔热天窗的使用效率。
2、该汽车的隔热天窗,通过对保温层的设置,达到了方便对汽车的隔热天窗进行保温的效果,从而放置天窗内部温度过高,因此也提高了汽车的隔热天窗的使用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汽车的隔热天窗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通孔、3玻璃板、4滑轨、5气孔、6散热网、7保温层、8水箱、9水泵、10挡板、11第一管体、12第二管体、13散热管、14电机、15扇叶、16固定片、17固定孔、18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一鸣,未经李一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493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景天窗顶棚冲击吸收结构
- 下一篇:一种汽车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