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站驾式车辆踏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48212.0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4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吴超;蔡明龙;鲁晶晶;周云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1/00 | 分类号: | B62D5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1 | 代理人: | 沈敏强 |
地址: | 31130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站驾式 车辆 踏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站驾式车辆踏板。适用于一种电动站驾式牵引车的踏板装置,属于一般车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踏板直接固定于车架上,与车架刚性连接,无减震功能,同时需要安装一安全踏板,使得操作时必须有一只脚踩在固定区域,非常不便、不舒适,易造成操作人员的疲劳,影响工作效率,并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安全舒适、结构紧凑、安装维护方便的站驾式车辆踏板。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站驾式车辆踏板,其特征在于:具有踏板本体和接于踏板本体下端面的支撑肋板,支撑肋板的一端经转轴可转动安装于安装座上,所述支撑肋板与安装座之间设有减震机构;所述踏板本体的远离转轴端设有开关机构,该开关机构包括接近开关和由踏板本体向下弯折形成的、用于踏板本体绕转轴向下转动后触发接近开关的触发板。
所述支撑肋板由靠近转轴端到另一端依次为用于支撑减震机构的减震支撑段、具有与所述转轴相适配转轴孔的转轴连接段和与踏板本体相连的踏板连接段。
所述减震机构包括滑动轴、套于滑动轴上的减震弹簧和压紧套,其中减震弹簧下端支撑于滑动轴下部的支撑环Ⅰ上,减震弹簧上端顶接于压紧套下端的支撑环Ⅱ上,压紧套上方设有锁紧螺母,锁紧螺母螺纹连接于滑动轴上;
支撑环Ⅰ下方的滑动轴穿过导向板上的导向孔Ⅰ后经滚轮支撑于所述支撑肋板的减震支撑段上,所述导向板插装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压紧套上端穿过安装座上的导向孔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安装座和踏板本体的支撑肋板之间设置减震机构,在踏板本体受到承载力作用下降过程中,支撑肋板顶到减震机构,从而减震机构对踏板本体起到一个缓冲减震的作用,提高了操作的舒适性和灵活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调整锁紧螺母的位置改变压紧套与支撑环Ⅰ之间的间距,从而改变减震弹簧的预应力,以适应不同体重的操作人员,达到最佳的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踏板本体的远离转轴位置装有接近开关,当踏板本体绕转轴下降后可以触发接近开关让车子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俯视图(局部剖视)。
图3为实施例中支撑肋板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安装座及减震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站驾式车辆踏板,包括踏板机构、转轴4、安装座1、减震机构和开关机构。
本例中踏板机构包括踏板本体9和接于踏板本体下端面的支撑肋板2,支撑肋板2由一端到另一端依次为减震支撑段2-1、具有转轴孔的转轴连接段2-2和与踏板本体相连的踏板连接段2-3(见图3)。
本实施例中踏板机构经穿过转轴孔的转轴4可转动安装于安装座1上,在安装座1和支撑肋板2的减震支撑段2-1之间设置减震机构。
如图4所示,本例中减震机构包括滑动轴8、套于滑动轴上的减震弹簧7和压紧套6,其中滑动轴8下端向下穿过插装于安装座1上的导向板11的导向孔Ⅰ11-1后经滚轮10支撑于支撑肋板2的减震支撑段2-1上;导向板11上方的滑动轴8上制有支撑环Ⅰ8-1,支撑环Ⅰ8-1的外径大于导向孔Ⅰ11-1孔径;减震弹簧7的下端支撑于支撑环Ⅰ8-1上,减震弹簧7上端顶接在压紧套6下端的支撑环Ⅱ6-1上,压紧套6上端穿过安装座1上的导向孔Ⅱ1-1,压紧套6上方设置锁紧螺母5,该锁紧螺母螺纹连接于滑动轴8上。
本实施例在踏板机构的远离转轴4端设置有开关机构,该开关机构包括接近开关3和由踏板本体9向下弯折形成的触发板9-1,当踏板机构绕转轴向下转动一定距离后触发板可以触发接近开关3。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踏板机构受到承载力作用后,踏板本体9及踏板连接段2-3绕转轴4向下转动,从而使触发板9-1触发接近开关3,让车子开始工作;以此同时,支撑肋板2的减震支撑段2-1绕转轴4向下转动顶到减震机构,从而减震机构对踏板机构起到缓冲减震作用。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482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