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pcnl术中肾盂输尿管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45742.X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41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李爱军;杨锐;牟宗娟;袁春丽;喻俊峰;易成;张满;郑范溶;孙德明;王秀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三峡大学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体上段 插孔 引导丝 管体 水囊 肾盂输尿管 膀胱 管体管壁 引流管 下段 输尿管 管体中段 自然弯曲 导流孔 尿液排 排尿管 排气孔 注水孔 拔出 肾盂 体外 外壁 中段 穿过 伸出 支撑 | ||
pcnl术中肾盂输尿管引流管,包括管体,管体上段位于肾盂内、管体中段位于输尿管中、管体下段穿过膀胱和排尿管伸出到体外,管体上段具有弹性且弯曲成环形,在管体下段设有水囊,水囊位于膀胱内,在管体上段和中段外壁上设有多个供尿液排出的导流孔,在管体管壁上设有多个与水囊相连通的注水孔,还包括设置在管体管壁内的插孔和可设置在插孔内的引导丝,当引导丝位于插孔中时,管体上段能够在引导丝的支撑下弯曲成弧形,当将引导丝从插孔中拔出后,管体上段能够自然弯曲成环形,插孔靠近管体上段的端部开设有排气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cnl术中肾盂输尿管引流管。
背景技术
PCNL是目前泌尿外科处理肾与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经典手术方式,目前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大于2.5cm的肾结石特别是鹿角形结石、有症状的肾盏憩室结石、肾内型肾盂合并连接部狭窄的结石等,仍为首选腔内镜手术方法,大部分术者出于术后安全的考虑,留置肾盂管及双J管成为术中必要的操作步骤。目前PCNL处理结石后,需先行在引导导丝引导下,放置双J管于输尿管中,两端分别位于肾盂及膀胱内,后经穿刺通道放置肾盂管于肾盂内,以上操作必须分两步进行,增加了操作步骤及手术时间,另外,患者在后期需分别拔出肾盂造瘘管及双J管,后者需借助腔内镜处理,增加了风险,也增添了医生额外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pcnl术中肾盂输尿管引流管,在拔出或者插入引导丝时,可以保持引导丝在规定的轨道内移动,保证了肾盂管及引流管引流效果及双J管安全、舒适的取出,可以减轻了医生工作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pcnl术中肾盂输尿管引流管,包括管体,管体上段位于肾盂内、管体中段位于输尿管中、管体下段穿过膀胱和排尿管伸出到体外,管体上段具有弹性且弯曲成环形,在管体下段设有水囊,水囊位于膀胱内,在管体上段和中段外壁上设有多个供尿液排出的导流孔,在管体管壁上设有多个与水囊相连通的注水孔,还包括设置在管体管壁内的插孔和可设置在插孔内的引导丝,当引导丝位于插孔中时,管体上段能够在引导丝的支撑下弯曲成弧形,当将引导丝从插孔中拔出后,管体上段能够自然弯曲成环形,插孔靠近管体上段的端部开设有排气孔。
所述水囊包括囊体,在囊体和管体外壁之间连接有多片隔膜,由隔膜将囊体分隔成多个独立空腔,所述注水孔具有多个,各注水孔分别与各空腔相连通。
引导丝位于插孔内的端部设有球头。
所述插孔是由较粗的前段和较细后段构成,前段位于管道上段中,后段位于管体中段和下段中,所述球头位于前段内。
在引导丝上设有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管体为引导丝单独设立一个插孔,让引导丝在规定的滑道内移动,保持引导丝始终位于插孔,医生可以在患者体外通过插入或拔出引导丝来控制弯曲段的形变,安全、方便的将引流管取出或者插入到肾盂中;另一方面,水囊是由多个独立空腔构成,这种结构使得其中个别空腔漏水时,其他完好空腔依然可以让水囊起到固定作用,提高引流管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引导丝端部的球头可以防止引导丝端头挂到插孔内壁;引导丝上的刻度线可以方便医生观察插入拔出引导丝的长度,便于医生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的是引导丝插入在插孔内,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三峡大学人民医院),未经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三峡大学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457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便携式引流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贴壁血透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