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用永磁铁和双线圈进行混合控制的磁流变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40415.5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9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胡国良;张佳伟;胡安琪;罗晨霞;刘丰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53 | 分类号: | F16F9/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永磁 双线 进行 混合 控制 流变 阻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流变阻尼器,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永磁铁和双线圈进行混合控制的磁流变阻尼器。
背景技术
磁流变液是一种新型智能材料,利用磁流变液的磁流变效应制成的磁流变阻尼器具有毫秒级响应速度、大控制范围和大输出阻尼力等特点,使其广泛用于建筑物以及桥梁的减振系统、铁路机车车辆及悬架系统的减振等方面。
磁流变阻尼器内置励磁线圈,励磁线圈与阻尼器缸体间形成阻尼间隙。通过对励磁线圈通入电流,使其产生垂直于阻尼间隙的磁场。受磁场作用,磁流变液的屈服强度发生变化,实现阻尼器输出阻尼力无级可调的目的。传统的磁流变阻尼器只具备励磁线圈产生的单一磁路,在系统得不到电能的情况下阻尼器的输出阻尼力较小。当阻尼器用于一些需要输出阻尼力较大的情况下时,通常通过增加活塞头的长度进而增加有效阻尼间隙长度,该方法往往使阻尼器外形体积大,并且制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采用永磁铁和双线圈进行混合控制的磁流变阻尼器。该磁流变阻尼器的活塞头分别由绕线架Ⅰ、绕线架Ⅱ和永磁铁三部分组成。该阻尼器在绕线架中间设有一块永磁铁,使内部单一磁路变为混合磁路,永磁铁与双线圈形成双作用混合控制。当励磁线圈不通入电流时,永磁铁产生磁场且磁力线通过并垂直有效阻尼间隙,阻尼器具有一定的输出阻尼力;当励磁线圈通入正向电流时,励磁线圈在有效阻尼间隙处的磁场方向与永磁铁磁场方向相同,使永磁铁在有效阻尼间隙处的磁场强度得到加强;励磁线圈通入反向电流时,励磁线圈在有效阻尼间隙处的磁场方向与永磁铁磁场方向相同,使永磁铁在有效阻尼间隙处的磁场强度得到减弱。本实用新型阻尼器在双线圈中间内置一块永磁铁,使阻尼器在未通入电流时也具有一定的输出阻尼力;双线圈与永磁铁形成的混合控制,增大了阻尼器输出阻尼力的可调范围,在不增大阻尼器外部体积的前提下,增大了输出阻尼力。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阻尼器左吊耳(1)、活塞杆(2)、阻尼器左端盖(3)、阻尼器缸体(4)、励磁线圈Ⅰ(5)、励磁线圈Ⅱ(6)、阻尼器右吊耳(7)、阻尼器右端盖(8)、销钉Ⅰ(9)、绕线架Ⅱ(10)、永磁铁(11)、绕线架Ⅰ(12)、销钉Ⅱ(13);阻尼器左吊耳(1)与活塞杆(2)通过螺纹固定连接;阻尼器左端盖(3)中间加工有圆形通孔,活塞杆(2)与阻尼器左端盖(3)圆形通孔内表面间隙配合,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阻尼器左端盖(3)与阻尼器缸体(4)左端面间隙配合,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阻尼器左端盖(3)与阻尼器缸体(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绕线架Ⅰ(12)圆周内表面与活塞杆(2)外表面过渡配合;活塞杆(2)左端加工有销孔,绕线架Ⅰ(12)左端通过销钉Ⅱ(13)进行轴向定位;永磁铁(11)圆周内表面与活塞杆(2)外表面过渡配合;永磁铁(11)左侧通过绕线架Ⅰ(12)右侧进行轴向定位;绕线架Ⅱ(10)圆周内表面与活塞杆(2)外表面过渡配合;绕线架Ⅱ(10)左侧通过永磁铁(11)右侧进行轴向定位;活塞杆(2)右端加工有销孔,绕线架Ⅰ(12)、永磁铁(11)及绕线架Ⅱ(10)与活塞杆(2)通过销钉Ⅱ(13)进行紧固连接;绕线架Ⅰ(12)外侧加工有绕线槽,励磁线圈Ⅰ(5)缠绕在绕线架Ⅰ(12)的绕线槽内;绕线架Ⅱ(10)外侧加工有绕线槽,励磁线Ⅱ(6)缠绕在绕线架Ⅱ(10)的绕线槽内;励磁线圈Ⅰ(5)和励磁线圈Ⅱ(6)的引线通过活塞杆(2)的引线孔引出;阻尼器右端盖(8)与阻尼器缸体(4)右端面间隙配合,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阻尼器右端盖(8与阻尼器缸体(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阻尼器右端盖(8)中间加工有圆形通孔,活塞杆(2)与阻尼器右端盖(8)圆形通孔内表面间隙配合,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阻尼器右吊耳(7)与活塞杆(2)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阻尼器在双线圈中间内置一块永磁铁,使阻尼器在未通入电流时也具有一定的输出阻尼力。
(2)当励磁线圈通入正向电流时,励磁线圈在有效阻尼间隙处的磁场方向与永磁铁磁场方向相同,使永磁铁在有效阻尼间隙处的磁场强度得到加强;励磁线圈通入反向电流时,励磁线圈在有效阻尼间隙处的磁场方向与永磁铁磁场方向相同,使永磁铁在有效阻尼间隙处的磁场强度得到减弱;双线圈与永磁铁形成的混合控制,增大了阻尼器输出阻尼力的可调范围,在不增大阻尼器外部体积的前提下,增大了输出阻尼力。
(3)本实用新型所需体积小、结构紧凑、具有输出阻尼力大及可控范围大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404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弹簧结构
- 下一篇:一种低Voc气味的绿色环保型汽车用减震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