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交叉感染可控采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3689.1 | 申请日: | 2017-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234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阿提开姆·阿布都克热木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提开姆·阿布都克热木 |
主分类号: | A61B5/153 | 分类号: | A61B5/153 |
代理公司: | 北京盈天科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5 | 代理人: | 杨金凤 |
地址: | 844000 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叉感染 可控 采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防交叉感染可控采血器,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为圆柱体结构,第二壳体的内部设有隔板,第二壳体的侧边设有平衡气孔,第二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为圆柱体结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邻的侧边均设有圆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弹性件,弹性件包括弹力膜片和紧固环,所述紧固环的内部安装有弹力膜片,紧固环压在弹力膜片的边缘,所述弹力膜片的端面固定有导杆,第二壳体远离第一壳体的一端安装有端盖,所述导杆依次穿过隔板和端盖,导杆的杆段上设有限位环。本实用新型通过弹力膜片的张紧与松弛,从而在第一壳体与弹力膜片之间形成负压,保证了外部空气不能进入采集的血液中,便于保证血液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液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防交叉感染可控采血器。
背景技术
采血器主要用于采集、初级保存动脉血样以进行体外诊断试验。在现代的医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输血的情况,而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医护人员直接通过活塞式的注射器进行抽血。
我们都知道,这种方式的弊端是活塞一端的密封性无法保证,时间长了,空气容易从活塞端进入,从而对血液造成污染,这样对使用该血液的患者来说是十分危害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防交叉感染可控采血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防交叉感染可控采血器,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为圆柱体结构,第二壳体的内部设有隔板,第二壳体的侧边设有平衡气孔,第二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为圆柱体结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邻的侧边均设有圆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弹力膜片和紧固环,所述紧固环的内部安装有弹力膜片,紧固环压在弹力膜片的边缘,所述弹力膜片的端面固定有导杆,第二壳体远离第一壳体的一端安装有端盖,所述导杆依次穿过隔板和端盖,导杆的杆段上设有限位环,且限位环位于隔板和端盖之间,导杆远离弹性件的一端设有拉环,所述拉环靠近端盖的一侧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拉环的一端固定在端盖上靠近拉环的一侧,第一壳体的侧边安装有取液装置,所述取液装置设有多组,且取液装置至少有两组,第一壳体远离第二壳体的一端安装有输液装置。
优选的,所述取液装置包括进液管、第二针阀、软管和采血针,进液管与第一壳体连通,进液管的管段上安装有第二针阀,进液管远离第一壳体的一端连通有软管,软管远离进液管的一端安装有采血针。
优选的,所述输液装置包括取液管和第一针阀,取液管与第一壳体连通,取液管的管段上安装有第一针阀。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与隔板为一整体结构,第二壳体与隔板同轴心。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同轴心,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外直径均相同。
优选的,所述导杆与隔板垂直,导杆与隔板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第一壳体内部与弹力膜片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通过弹力膜片的张紧与松弛,从而在第一壳体与弹力膜片之间形成负压,从而将血液从血管内抽出,进入第一壳体的内部,同时,外部空气不能进入采集的血液中,不会产生污染,便于保证血液的质量;取液装置设有多组,可节省更换采血针的时间,同时通过直接更换软管和采血针,杜绝了不同输血者之间产生的交叉感染问题;通过弹力膜片的张紧与松弛,从而形成负压进行输血,操作非常简单,且便于控制输血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交叉感染可控采血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交叉感染可控采血器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提开姆·阿布都克热木,未经阿提开姆·阿布都克热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36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