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芯圆柱状加氢催化剂载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0932.4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8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赖波;徐田;许莉;施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凯迪工程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2/00 | 分类号: | B01J32/00;B01J35/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状 加氢 催化剂 载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催化剂载体,具体地指一种内芯圆柱状加氢催化剂载体。
背景技术
加氢催化剂载体适用于化工、石油化工与石油炼制工业,尤其适用于作为炼油工业中的加氢脱金属、加氢脱硫、加氢脱氮、以及加氢裂化等过程的催化剂载体。
催化剂的外形是催化剂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它对催化剂本身的强度、活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催化剂的形状对反应过程中的物流分配、传质传热、以及床层压降等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目前,加氢催化剂载体外形应用最多的是实心柱形或三叶草形,但是由于它们的比表面小、堆密度大,装入反应器产生的压差大,反应物料不能与催化剂充分接触,催化剂利用率低。此外,在使用过程中,现有的加氢催化剂载体存在积碳的现象,会将载体的表面覆盖,使催化剂外部失活且会导致压降产生,缩短了装置的运转周期,从而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内芯圆柱状加氢催化剂载体,该加氢催化剂载体的比表面积大,轮廓圆滑,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利用率和传质性能、减小催化剂床层压降、降低催化剂和反应物间摩擦,延长催化剂的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内芯圆柱状加氢催化剂载体,包括圆筒状的外柱体和同轴心线设置在外柱体内腔中的内柱体,所述内柱体的横截面呈圆弧形状,所述内柱体的轴心线处设置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中心通孔,所述内柱体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环绕布置在所述中心通孔外周且贯穿内柱体上下端面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中心点依次相连可构成正多边形。这样,将圆筒状的外柱体和横截面呈圆弧状的内柱体相结合,通过圆环与圆弧交替布置的设计,使得催化剂载体表面圆滑,大大降低了其与反应物的摩擦,减少局部应力。
进一步地,所述内柱体包括3~8个与外柱体1内圈相切的圆弧形体,每个所述圆弧形体上设置有1个通孔。这样,通过设计多个通孔,大大增加了该催化剂载体的比表面积,也进一步增加了反应物的流动性,减小催化剂床层的压降,从而减小催化剂结焦的可能性,保证了催化剂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外柱体的外圈半径R与外柱体的内圈半径r之比为5~4:3。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中心点至外柱体内圈上相对应的切点之间的距离n与外柱体的外圈半径R之比为1:3~4。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中心点之间的距离m与外柱体的外圈半径R之比为1:2~3。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通孔和通孔均为横截面呈圆形的通孔,所述中心通孔的半径r1与通孔的半径r2之比为4~2:1。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半径r2与外柱体的外圈半径R之比为 1:6~8。
进一步地,所述外柱体的外圈半径R=0.8~4mm。
再进一步地,所述中心通孔和通孔均为横截面呈正多边形的通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外柱体与内柱体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在有效增加催化剂载体的比表面的前提下,也可以增加载体的机械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其一,本实用新型将圆筒状的外柱体和横截面呈圆弧状的内柱体相结合,通过圆环与圆弧交替布置的设计,使得催化剂载体表面圆滑,大大降低了其与反应物的摩擦,减少局部应力。
其二,本实用新型的内柱体上设计有中心通孔和通孔,大大增加了该催化剂载体的比表面积,也进一步增加了反应物的流动性,减小催化剂床层的压降,从而减小催化剂结焦的可能性,保证了催化剂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其三,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加氢催化剂载体比表面小、堆密度大、压差大、催化剂利用率低以及积碳现象等问题,因此特别适合作为沥青、渣油、减压馏分油、柴油等石化原料油催化反应以及费托合成油品加氢的催化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内芯圆柱状加氢催化剂载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外柱体1、内柱体2、中心通孔3、通孔4、圆弧形体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凯迪工程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凯迪工程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09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