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公交车母婴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5823.3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4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文艺;王嘉丹;孙近翻;孙益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N2/24 | 分类号: | B60N2/24;B60N2/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1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交车 母婴 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特别是一种公交车母婴座椅。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公交车上均未出现针对母婴设计的专座,母亲即使坐在座位上,长时间抱着婴儿,手臂也会出现酸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公交车母婴座椅。它解决了带婴儿出行的母亲,在公交车上长时间抱着孩子手臂酸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公交车母婴座椅,包括坐板和靠背板;靠背板竖直连接在坐板后侧边上方;靠背板上设有缺口;其还包括婴儿坐板,婴儿坐板活动连接在靠背板上并位于缺口处,其具有收纳状态和展开状态,收纳状态下其与靠背板平行,展开状态下其向靠背板前方水平伸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婴儿坐板下端通过转轴与靠背板连接,上端通过插销与靠背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靠背板在婴儿坐板下端的位置设有支撑凸块,当婴儿坐板在展开状态下,支撑凸块与婴儿坐板接触以支撑婴儿坐板。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靠背板在婴儿坐板下端的位置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前端设有球头;婴儿坐板的下端面上设有与支撑杆的球头相匹配的球窝;当婴儿坐板在展开状态下,支撑杆向上转动并可将其前端的球头卡入婴儿坐板下端面上的球窝中以支撑婴儿坐板。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靠背板上设有可容纳支撑杆的凹槽;支撑杆设在凹槽内并通过转轴与靠背板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婴儿坐板呈上端宽下端窄的板形,其长度为靠背板长度的45%,其上端最宽处的宽度为靠背板宽度的35%,其下端最窄处的宽度为靠背板宽度的15%。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靠背板的侧边及上端均设有供插销插入的临时插孔。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靠背板上端设有凸耳部A,婴儿坐板上端设有与凸耳部A相对应的凸耳部B,凸耳部A和凸耳部B上分别设有供插销通过的销孔,插销依次穿过凸耳部A和凸耳部B上的销孔从而将靠背板与婴儿坐板连接,从而实现婴儿坐板在收纳状态下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一座两用。婴儿坐板在收纳状态下与靠背板平行,与普通座位无异,不影响单人乘坐体验。婴儿坐板在展开状态下向靠背板前方水平伸出,可用于放置婴儿,母亲坐在座位上只需用手轻轻托住孩子后背即可,给带婴儿出行的母亲带来舒适的乘车体验。
2、占用空间小。婴儿坐板在展开状态下仅占用了座位前方的部分空间,不会对左右邻座及后排的座产生影响,并且婴儿坐板呈上端宽下端窄的板形,展开时靠背板仍有较大的使用面积,带孩子的母亲也有足够的操作活动空间。
3、结构稳定可靠。婴儿坐板在展开状态下,靠背板上的支撑凸块与婴儿坐板接触,通过支撑凸块的支撑已经足够承载婴儿的重量。另外,支撑杆可向上转动并可将其前端的球头卡入婴儿坐板下端面上的球窝中,双重支撑可使婴儿坐板承载更大的重量。
4、人性化设计乘坐体验好。靠背板的侧边及上端均设有供插销插入的临时插孔,便于拔出插销后妥善收纳插销。靠背板上设有凹槽,支撑杆设在凹槽内,这样单人乘坐时,支撑杆不会膈应乘客的后背。支撑杆上绑扎有拉绳,便于乘客将支撑杆从凹槽中拉出。
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在收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实施例2在收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在收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3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公交车母婴座椅,包括坐板2、靠背板3和婴儿坐板4。
靠背板3竖直连接在坐板2后侧边上方,其上部设有缺口。靠背板3在婴儿坐板4下端的位置处设有支撑凸块31,当婴儿坐板4在展开状态下,支撑凸块31与婴儿坐板4接触以支撑婴儿坐板4。
婴儿坐板4位于靠背板3的缺口处,其下端通过转轴与靠背板3连接,上端通过插销5与靠背板3连接。其具有收纳状态和展开状态,收纳状态下其与靠背板3平行,展开状态下其向靠背板3前方水平伸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华大学,未经南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58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及其座椅安装组件
- 下一篇:一种便携的汽车儿童安全充气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