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现浇管廊滑移体系的导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4694.6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5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任肖飞;卢国春;赵宗文;李兴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4G1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现浇管廊 滑移 体系 导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移体系的导向系统,特指一种现浇管廊中用于支设模板的滑移体系用的导向系统。
背景技术
地下综合管廊,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的设施,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长公用设施。一般综合管廊沿着基础道路配套设置,即综合管廊设于基础道路的下方并与基础道路并行,该综合管廊用于容置地下管线,解决地下管线的敷设问题。
综合管廊一般采用矩形结构,其施工过程为先挖掘出管廊隧道,然后在管廊隧道内施工处管廊结构,管廊结构为混凝土结构,现有的常规做法为采用预制构件拼接而成,或者是现浇混凝土而成,采用预制构件施工时,需要吊装运送至施工位置再拼接等操作,施工繁琐,采用现浇混凝土施工,需要支模浇筑再拆模运送至下一施工区域再进行支模浇筑等操作,施工的作业量大,施工效率低。
为解决现浇混凝土施工中需要支模浇筑再拆模运送至下一施工区域再进行支模浇筑等操作的作业量大的问题,采用滑移体系可滑动的设于管廊底板上,将模板吊装在滑移体系上,而后通过移动滑移体系实现模板的移动,减轻了拆模运送的作业量,但是滑移体系滑设在管廊底板上,需要铺设轨道满足滑移体系的滑移,这样轨道的铺设耗费材料及人力,增加成本,且若滑移体系上吊装了过多的模板,加重了滑移体系的负担,滑移体系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影响到施工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现浇管廊滑移体系的导向系统,解决现有的滑移体系需铺设滑移轨道而耗费材料即人力的问题,和因吊装过多的模板而影响稳定性进而影响施工安全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现浇管廊滑移体系的导向系统,滑移体系立设于管廊底板上,所述管廊底板上于管廊墙体的位置处形成有向上凸伸的管廊导墙,所述导向系统包括:
装设于滑移体系的第一侧的第一水平支撑结构;
装设于所述滑移体系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第二水平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水平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一水平支撑结构相对设置;
装设于所述第一水平支撑结构端部处的第一导向机构,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包括立设于所述管廊底板上且可自由转动的第一滑轮和贴设于对应的管廊导墙上且可自由转动的第一导向轮;以及
装设于所述第二水平支撑结构端部处的第二导向机构,所述第二导向机构包括立设于所述管廊底板上且可自由转动的第二滑轮和贴设于对应的管廊导墙上且可自由转动的第二导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导向系统对滑移体系起到了导向和加固的作用,通过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可自由转动的支设在管廊导墙上,一方面提高了滑移体系的稳定性,加大了滑移体系的强度,另一方面还不会影响滑移体系的移动,且在移动过程中能够防止滑移体系在滑移过程中产生偏移,保证滑移体系能够顺利的沿着管廊的布设方向平稳的移动。利用导向系统可省去轨道的铺设,节省了材料也节省了人力。
本实用新型现浇管廊滑移体系的导向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包括可调节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支撑结构第一连接杆和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端部的第一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块上形成有槽口向下设置的第一U型槽和槽口相对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水平安装槽,所述第一滑轮通过连接轴安装于所述第一U型槽内且所述第一滑轮部分凸伸出所述第一U型槽的槽口,所述第一导向轮通过安装轴安装于所述第一水平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一导向轮部分凸伸出所述第一水平安装槽的槽口。
本实用新型现浇管廊滑移体系的导向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水平支撑结构包括横向固设于所述滑移体系第一侧的第一套管、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套管端部的第一竖杆以及斜向支设于所述第一竖杆端部和所述第一套管之间的第一斜撑杆,所述第一竖杆与所述滑移体系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现浇管廊滑移体系的导向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套管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螺母,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螺母螺合连接并部分插入所述第一套管内,通过螺合连接调节所述第一连接杆凸伸出所述第一套管的长度,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导向轮抵靠于对应的管廊导墙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46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配式预制管廊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地下管廊支架用带槽预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