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飞行器的传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3441.7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42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可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米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35/00 | 分类号: | B64D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誉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76 | 代理人: | 胡冰 |
地址: | 310026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飞行器 传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飞行器的传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竞速无人机,又称穿越机(Racing drone),是四轴飞行器的一种消费级分支,其比赛内容是在空中赛道中竞速,一般来说这类飞行器有着重量轻操纵灵活及耐摔的特点。可变倾转竞速无人机(Tilt racing drone)是上诉飞行器的增强版,该飞行器可以在不改变飞机姿态的情况下通过旋转机臂将螺旋桨面向前倾斜,从而达到在短时间获得较大前进加速度的效果。
DHL Parcelcopter 3.0是DHL公司第三代运输无人机,该无人机结合了固定翼飞机(Fixed wing)和三轴飞行器(Tri-copter),将涵道风扇内置于机腹中控制用于控制飞行器的俯仰(Pitch)稳定。
目前的竞速无人机中,大部分采取四轴的方案依靠螺旋桨差速转向,在高速飞行时转向不直接,电量会大量浪费在减速和弯道上,而且由于四轴飞行器加速靠倾斜姿态,也会导致一部分视觉死角使得操作者体验不佳。可变倾转竞速无人机(Tilt racing drone)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加速的性能,但由于依靠差速改变偏航的特性,该款无人机对于弯道可能还不如较为轻型的普通穿越机,质量轻惯量小,依靠操作者过硬的反应速度不停调整其姿态来控制飞行器,一定程度上来说增高了入门的门槛。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飞行器的传动结构,包括:设置在飞行器的机臂内的光轴;轴套,轴套套在光轴外;防冲座,防冲座设置在轴套外。
可选地,所述的传动结构还包括:推力球轴承,推力球轴承位于两个机臂的连接处。
可选地,所述的传动结构还包括:杯型连接件,杯型连接件设置在防冲座轴向内侧。
可选地,所述的传动结构还包括:U型摇臂,U型摇臂套在杯型连接件直径较小一端上。
可选地,轴套与防冲座之间是过盈配合。
可选地,光轴与轴套之间是间隙配合。
可选地,杯型连接件与防冲座接触部分采用推力球轴承方式配合。
可选地,推力球轴承之间通过推力球轴承连接件连接,推力球轴承连接件的内侧端设有用于放置法兰轴承的沉孔,推力球轴承和法兰轴承通过螺钉贯穿连接。
可选地,推力球轴承连接件位于杯型连接件径向内侧。
可选地,所述的传动结构还包括:涵道风扇,涵道风扇设置在飞行器的机身腹部,朝向为机身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可以在高速前进过程中,依靠甩尾和手动加油门来做到过弯加速,将能量最大程度用于加速,也优化了操作者的视角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的传动结构的两个机臂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的传动结构的两个机臂的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两个机臂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的传动结构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的传动结构的侧视图;
图6为图4中的尾翼的主视图;
图7为图4中的尾翼的后视图;
图8为图4中的尾翼的俯视图;
图9为图4中的尾翼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机臂;11-光轴;12-轴套;13-防冲座;14-推力球轴承;15-杯型连接件;
16-U型摇臂;17-推力球轴承连接件;18-法兰轴承;19-半牙螺钉;
2-尾翼;21-垂直尾翼;22-水平尾翼;23-舵面;24-舵机;25-长连杆;
26-水平尾翼连接件;27-半圆摇臂;28-挡板;29-尾管;
261-第一连接端;262-第二连接端;263-第三连接端;
3-涵道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的传动结构的两个机臂的立体图,其中为便于观察,未显示光轴11。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的传动结构的两个机臂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的传动结构包括:两个机臂1,每个机臂1的中间有一段空心光轴11,光轴11外部设置有轴套12,光轴11与轴套12是间隙配合。轴套12外设置有防冲座13,防冲座13上设置有孔,供光轴11穿过,但是轴套12与防冲座13之间是过盈配合。防冲座13上设置有孔,轴套12与其过盈配合。光轴11穿过轴套12,两者间隙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米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米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34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