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产橡胶制品专用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5702.0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83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庞旅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博门汽车零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00 | 分类号: | B29C33/00;B29C33/10;B29C35/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1 | 代理人: | 翁霁明 |
地址: | 313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橡胶制品 专用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生产橡胶制品专用模具,尤其是一种如何有效排气的橡胶制品生产专用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橡胶制品大多采用模压成型而成,所述的模具包括上下两层板,在上下模板上加工有尺寸较深的型腔。在实际生产中,这种模具必须保证产品在硫化过程进行有效排气,一般有两种手段进行排气,一种是在产品上加排气工艺孔,但是影响外观质量;还有一种是使用带抽真空的硫化设备,可是这样又带来模具尺寸的限制,而且增加耗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主要利用现有硫化机上配置的真空泵直接对模具本身进行抽气,实现硫化过程中产品排气目的,投入较少,生产时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的生产橡胶制品专用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生产橡胶制品专用模具,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上模板和下模板在分型面位置配置有密封圈,位于密封圈内侧的下模板上加工有垂直向下的抽气孔,在该抽气孔的下底部连通有一横向设置于侧壁上的出气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模板上表面开设有密封圈槽,内嵌设有所述耐高温的密封圈,所述的出气孔通过外接气管与压机配置的真空泵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模板和下模板均为方形模块制成,所述的密封圈嵌设在下模板周边的、围合着型腔开设的上表面密封圈槽中。
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现有模具上分模面的位置设置并安装上耐高温的密封圈,再通过下模板上的出气孔和抽气孔,在合模硫化的时候,直接利用压机上的真空泵来对模具型腔部位进行抽气,把多余的空气抽出,过程中避免了频繁开模排气的老模式,既减少了硫化时间和操作时间,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投入较少,耗电节省,生产时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分型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上模板, 2.密封圈, 3.下模板,4.抽气孔,5.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产橡胶制品专用模具,包括上模板1和下模板3,上模板1和下模板3在分型面位置配置有密封圈2,位于密封圈2内侧的下模板上加工有垂直向下的抽气孔4,在该抽气孔4的下底部连通有一横向设置于侧壁上的出气孔5。
图中所示,所述的下模板3上表面开设有密封圈槽,内嵌设有所述耐高温的密封圈2,所述的出气孔5通过外接气管与硫化机配置的真空泵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模板1和下模板3均为方形模块制成,所述的密封圈2嵌设在下模板3周边的、围合着型腔开设的上表面密封圈槽中。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利用现有的硫化机上的真空泵直接对模具本身进行抽气,实现硫化过程中的产品排气的目的,如图1所示,模具包括上模板1,和下模板3,上模板和下模板在分型面位置设计安装密封圈2,下模板设计加工抽气孔4,并通过气嘴5与之相连。
所述模具包括采用上下模板,利用上下板合模时在分型面位置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所述模具的下模板上设计安装有耐高温的密封垫圈,来保证分型面位置空间的密闭性;所述模具的下板上设计加工有抽气孔,并通过外接气嘴和真空泵联接。
使用时,先在下模上投料,操作压机使之合模,完成合模后再通过气嘴来对在分模面位置形成密闭空间进行抽气排空,使其形成一个类真空,达到来对型腔里面进行排气的目的,硫化完成后开模,取出产品,吹去多余的飞边,完成一个生产节拍。整个过程中可进行独立的工艺调整,过程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工艺实现性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 “上”、“下” 、“前”、“后”、“左”、“右”、 “内”、“外”等表示方向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上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了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说明的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增添或替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博门汽车零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博门汽车零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57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