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儿童安全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0081.9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8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建钢 |
主分类号: | B60R22/10 | 分类号: | B60R22/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 | 代理人: | 俞润体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儿童 安全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车载安全设备,具体是一种儿童安全带。
背景技术
儿童体型小,家用的小型汽车上自带的安全带无法很好的匹配儿童的体型,斜拉带的上端高度较高,使斜拉带横跨儿童的头部或者颈部,在正常行驶情况下难以起到应有的安全保障,反而会在意外发生时加重对儿童的伤害。针对儿童体型特征,市场上提供了儿童乘车安全座椅,先将儿童安全座椅固定在汽车座位上,再将儿童固定在儿童安全座椅内。由于儿童生长速度很快,儿童安全座椅的尺寸无法跟随儿童身体成长而变大,因此当儿童体型变大时,安全座椅无法舒适的容纳儿童的身体。儿童座椅成本较高,符合法定安全检测条件的儿童座椅价格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儿童座椅还存在着安装拆卸繁琐、车内空间占用过大等问题。为此,中国专利文献CN 201604609U,于2010年10月13日公开了“一种儿童用可调高度安全带”,包括固定于车体内的斜向安全带和横向安全带,还包括可调长度安全带以及设置在斜向安全带上的挂件;可调长度安全带的下端为固定端,其上端为自由端;固定端与车体相对固定,其自由端设置有连接部件,挂件用于挂接连接部件。使用该类儿童安全带,虽然可以改变斜拉带的倾斜角度,使其适应儿童的身材,但是对儿童的安全防护效果依然不足:由于儿童的体重较轻、上半身的高度较矮、胸-背间厚度较小,难以得到斜拉带的有效拦阻,在颠簸路面上行驶时可能被竖直的抛起再跌落,造成意外事故。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车载儿童安全带针对儿童身体特征的保护措施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儿童安全带,可以更全面的保护车载儿童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童安全带,包括成人安全带中的上固定点、左固定点、右固定点,前斜拉带连接上固定点和左固定点,横带连接左固定点和下固定点,还设有上端固定在前斜拉带上、下端固定的竖拉带,还设有后斜拉带;所述后斜拉带绕过儿童身体背部,下端和上端均与前斜拉带相对固定。
在本技术方案中,增加了一条后斜拉带,后斜拉带的上下端两端均相对固定在前斜拉带上。当使用时,儿童的上半身穿过前斜拉带与后斜拉带之间,后斜拉带与前斜拉带上端的固定点配合儿童的肩部,下端的固定点位于儿童腰部侧方,可以固定在前斜拉带上,也可以固定在左固定点,然后将前斜拉带下端如正常使用那样固定在左固定点。此时,前斜拉带的斜度控制由竖拉带控制,儿童的肩部由绷紧的前后斜拉带的上端固定点控制,就可以保证儿童不会被抛向上方。在停止使用时,只需要如正常使用安全带那样松开左固定点,将儿童上半身从前后斜拉带之间移开即可。同时,使用了后斜拉带之后,还能将儿童的左右摇摆幅度限制在前后斜拉带之间的空隙里。而防止前后方向的意外由车辆自带安全带实现。可见,使用了本技术方案的儿童安全带,在前后、左右、上下三个维度内,均可以对儿童进行保护。对比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本技术方案在成本、使用便利和安全防护性能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
作为优选,所述后斜拉带的上下两端的至少其一与前斜拉带的固定点可沿前斜拉带的方向调节。当儿童上半身套入前后斜拉带之间后,可以收紧两固定点之间的距离,调节前后斜拉带之间的空间至合适位置。将后斜拉带与前斜拉带的固定点设计为可调节,还能够获得更多的适应性,便于不同体型的儿童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后斜拉带的下端固定在左固定点,上端与前斜拉带的固定点上设有第一安全带锁定器,并通过第一安全带锁定器与前斜拉带固定;所述第一安全带锁定器包括底板和可开合的上盖,底板上设有固定槽,上盖上固定有固定键,固定槽的截面形状与固定键的截面形状适配。常规情况下,当后斜拉带的下端固定在左固定点时,调节后斜拉带的上固定点的功能就需要由第一安全带锁定器实现。本锁定器采用了槽键结构,常态下,前后斜拉带重合的套在固定槽和固定键之间。当前后斜拉带收紧的时候,固定键向固定槽的底部运动,使固定键侧壁隔着前后斜拉带紧贴固定槽侧壁,通过静摩擦力制止前后斜拉带的相对滑动;当处于松弛状态时,前后斜拉带之间的静摩擦力较小,可以同时或单独的滑动前后斜拉带。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槽的截面形状为V形,槽底在上下方向贯通;所述固定键的截面形状为倒三角形。在各种固定槽与固定键的截面形状中,获得较佳的静摩擦力的是V形槽配合倒三角形键。同时,槽底被设计为贯通式的,可以消除极限状态下倒三角形键下端在与槽底接触后前后斜拉带无法完全收紧的安全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建钢,未经吴建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00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