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型化的指静脉识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6677.6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9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陈雨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宜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07 | 代理人: | 吴小波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静脉 识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身份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微型化的指静脉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指纹识别的应用越来越多,现在的智能手机很多都配有指纹身份识别了,因此用手机支付中也普遍使用了指纹识别作为支付密码。但是由于5%左右的人群无法使用指纹识别,同时各种原因如手干、手湿导致指纹认证拒真率偏高,因此人们认证时候,往往还是需要记住密码,预防指纹识别不通过。因此部分厂家开始研发并推出手指静脉识别的手机。
目前静脉识别的手机,一般会在手机屏幕上提示手指需要悬空的位置,用户用手指靠近手机的摄像头,实际上对用户来说,手指放到合适的位置是不容易的,也会让认证时间变长。同时由于这类手机,容易受到灯光、阳光的影响,容易导致认证失败。这个是因为现有的静脉识别设备采用的光学设计的原因,摄像头有光学镜头组加CMOS/CCD传感器组成,受限于光学成像条件,需要一定的物距和相距才能采集到手指静脉图像,因此目前的静脉识别设备较大,为了能够安装到手机及其类似的设备上,只会将远红外光LED阵列和摄像头集成在手机上,而手指即被拍摄物悬空了,如此造成识别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的微型化的指静脉识别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微型化的指静脉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为黑色、不反射的支撑框架1和控制器,所述支撑框架1的底部设有小孔阵列成像板2,所述小孔阵列成像板2上按矩阵阵列设有若干小孔21;所述小孔阵列成像板2的底部设有小孔成像过滤板3,所述小孔成像过滤板3上按矩阵阵列设有与若干小孔21相配合的若干圆锥孔31;所述小孔成像过滤板3的底部设有CMOS/CDD传感器4,所述CMOS/CDD传感器4与控制器相连接;
所述支撑框架1的内两侧分别设有850nm红外发光二极管5;所述850nm红外发光二极管5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支撑框架1内设有850nm带通滤光片6;所述850nm带通滤光片6位于小孔阵列成像板2的上方;所述支撑框架1上设有静脉识别区9;所述静脉识别区9位于850nm带通滤光片6的上方;所述控制器内设有储存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架1上设有透光片7。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架1上设有手指到位传感器8;手指到位传感器8与控制器相连接,手指到位传感器8位于静脉识别区9的侧边。
进一步的,所述小孔成像过滤板3上设有圆锥孔31,上孔直径设计为0.05mm;下孔直径设计成0.0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小孔成像原理,代替了体积较大的光学透镜等部件,同时与传统摄像头透镜比较大大缩短了物距和相距的,让静脉识别设备体积大大缩小,可以很容易的嵌入到手机等便携设备上使用;手指可以直接放在手机静脉识别区进行识别,大大提高了识别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小孔阵列成像板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小孔成像过滤板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光学成像几何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宜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宜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66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摄像头成像及虹膜采集识别一体化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生物识别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