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保筷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0880.2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02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世华 |
主分类号: | A47G21/10 | 分类号: | A47G2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96 | 代理人: | 李韵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筷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筷子。
背景技术
筷子,发源于中国,是中国、朝鲜半岛、越南、日本、新加坡等东亚、东南亚地区普遍使用的餐具。《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国君,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中国已出现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也就是说中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筷子是由中国人发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餐具。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当今社会,筷子的称呼已习以为常,但专家学者在书法、诗词作品和文章中依然称筷子为箸或筯,并没有如《推蓬寤语》所言“忘其始也”。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以筷进餐少说已有3000年历史,是世界上以筷进食的地区。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它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价廉物美。筷子也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餐具。筷子是亚洲的人类缓慢演化过程中的产物,并不是由某个人所发明。《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走堂的拿了一双筷子两个小菜碟又是一碟腊猪头肉。”沈从文《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边街又有小饭铺门前有个大竹筒插满了用竹子削成的筷子。”筷子是中国古人发明的进食工具,据考古资料证明,在远古时代,中国先民已懂得用树枝和竹枝夹取食物。世界各国以筷子为日常饮食工具的,有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越南、蒙古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人。其它国家饮食工具大致分为两种,使用刀叉勺子的西餐体系的欧美和拉丁美洲国家;使用手抓饭的国家,包括非洲、西亚、印度、东南亚除了越南、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华人以外的所有国家。
目前一次性筷子被大规模使用,不具有环保性,并且现有的筷子不适合小孩使用,不容易清洁,不方便拆卸和组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不同年龄人群使用,容易清洁,方便拆卸和组装的环保筷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环保筷子,包括第一筷体和第二筷体,所述第一筷体和第二筷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筷体直径大于第二筷体直径,所述第二筷体外侧套设有金属套,所述金属套内侧设有沿轴向的条形凸起,所述第二筷体与条形凸起对应位置设有沿轴向的条形凹槽,所述金属套设有两个且金属套之间焊接有弹簧,所述第一筷体末端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呈等距分布,所述第一筷体外侧涂覆有聚四氟乙烯层,所述第一筷体和第二筷体内侧沿轴向贯穿有钢芯。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套外侧剖面呈矩形且金属套四角呈倒圆角设置,金属套呈矩形使得防滑效果好,并且金属套四角呈倒圆角设置保持握着舒适。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筷体沿轴向直径逐渐减小,使得第一筷体前端的直径较小,容易夹持食物。
作为优选,所述条形凸起卡接在条形凹槽内,使得金属套套在第二筷体上后不会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套的长度与第二筷体的长度相等,金属套能够完整的遮盖在第二筷体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弹簧设有两根且均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使得两根筷子之间处于张开状态,并且不容易脱落,方便儿童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钢芯位于第一筷体和第二筷体的圆心位置,钢芯能够增强第一筷体和第二筷体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设置的金属套通过条形凸起套在第二筷体上的条形凹槽内后,金属套之间的压缩弹簧使得两根筷子之间处于张开状态,并且不容易脱落,方便儿童使用,取下金属套后可以作为一般筷子使用,从而能够适合不同年龄人群使用,而且金属套和第二筷体拆卸和组装方便;设置的第一筷体外侧涂覆有聚四氟乙烯层,由于聚四氟乙烯层表面张力小,使得容易清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环保筷子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环保筷子的金属套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环保筷子的第一筷体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环保筷子的金属套安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世华,未经李世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08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