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组装式高强度太阳能车棚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1292.4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7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鹏飞 |
主分类号: | E04H6/00 | 分类号: | E04H6/00;E04D13/04;H02S20/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4 | 代理人: | 杨辰 |
地址: | 466600 河南省周口***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组装 强度 太阳能 车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车棚,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组装式高强度太阳能车棚。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太阳能车棚结构一般为:棚顶太阳能电池板、棚顶主梁与副梁框架纵横连接形成的平面框架、二至四支立柱支撑部分,原理是通过二至四支立柱组成受力的结构将整个棚顶重量撑起。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太阳能车棚,包括支架组件和固定在所述支架组件上的太阳能板,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分别立于两侧的立柱、分别连接在两侧立柱顶端的两侧纵梁以及横跨在两侧纵梁之间的多道横梁,立柱的底端固定在地面,立柱在顶端连接纵梁,多道横梁等间距地设在纵梁上,太阳能板铺设在相邻两横梁之间并通过卡块固定。
上述结构太阳能车棚的安全、扎实度不高,不利于大面积推广应用,不能有效的做到不漏雨,外观美观度较差,不具有景观性,没有雨水收集排水系统。
上述结构具体存在下列缺陷:
1、现有技术的太阳能车棚支架型材用料比较薄,安全系数较低、抗风雪能力差。
现有技术的太阳能车棚是用U型固定铝板与所安装位置的地面连接后,支撑立柱底部与U型固定铝板由螺栓对穿连接,支撑立柱摆出固定的受力角度后上部与支撑主梁进行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支撑框架,将棚顶多条副梁与太阳能电池板撑起。由于支撑立柱、支撑主梁用材比较薄,加上全部采用的是螺栓对穿结构,主要连接部位也没有用加强板加固,一旦受较大风速侧吹或受到不均等的外力作用时,连接部位可能会变形断裂,造成整个车棚垮塌。
2、太阳能板与太阳能板连接位之间有逢隙会大范围漏雨,没有雨水收集排水系统,车棚顶下大雨,车棚内下小雨,起不到真正车棚的实用价值。
棚顶太阳能板行业内采用的通俗做法是,用压块压住太阳能板的边框固定,压块本身的宽度在15MM左右,这样,就造成每块太阳能板连接之间出现约15MM的缝隙,此缝隙过大,难以用密封胶做防水密封,造成每块太阳能板的雨水会从缝隙处流到车棚内侧,所以起不到车棚真正想要达到的遮阳防雨雪的效果。
3、美观度差,不具有观赏性。
棚顶太阳能板通过压块压好后与副梁锁死,太阳能板的侧面、副梁、主支撑梁的截面均不做任何修饰,直接裸露在外面,美观度极差,一个好的产品在满足牢固安全的同时,还要兼顾好美观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科学合理、棚顶重量分散受力、坚固扎实、抗风抗雪能力强、安全性能高、美观大气、太阳能板发电稳定的新型组装式高强度太阳能车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组装式高强度太阳能车棚,包括通过框架结构与设有排水系统的立柱及支撑梁连接的太阳能板构成的棚体,所述框架结构包括通过支撑梁及主梁与边框固定连接的副梁,所述与立柱固接的支撑梁呈W型,所述太阳能板呈阵列状固设于框架结构上,所述各太阳能板之间设有防水隔条。
所述排水系统包括与排水管贯通的水槽。
所述排水系统布设于立柱与副梁外围。
所述水槽的端部设有水槽盖。
所述边框前檐设有前檐盖。
所述支撑梁为三条支撑梁。
所述支撑梁与主梁连接处设有支撑钢衬及加强板。
所述支撑梁底部设有底座钢衬。
所述支撑梁底部的底座钢衬与立柱底部设有的立柱底座钢衬固接。
所述主梁端部设有主梁封口盖。
所述主梁与副梁连接处设有固定角码。
所述主梁与副梁连接处内置有连接固定钢件。
所述框架结构各端口均设有封口盖。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车棚安全坚固性高,太阳能光伏板发电稳定。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前后四根高度有落差的立柱、支撑梁组成W型受力结构,通过各组固定钢衬进行立柱、支撑梁、主梁之间的稳固联接,并将所有立柱和支撑梁全部与主梁进行连接形成了一个高强度的受力整体框架,通过主梁与多条横向排列副梁的连接,可使多个受力整体框架牢固的连到一起,确保了车棚的承重强度,使棚顶太阳能光伏板长期稳定产生清洁电能。
2、抗风抗雪能力高。本实用新型由于型材用料上乘,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可抗45M/S的风速,35CM厚的积雪,不管是安装在台风多的海南、沿海城市或者雪大的东北三省都没问题,适合于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鹏飞,未经李鹏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12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公共自行车的遮阳遮雨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停车入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