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探针式导电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9841.4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97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明;姚坤磷;熊藤芳;罗振;宋德柱;杜如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24 | 分类号: | H01R1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针 导电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端子,尤其涉及一种探针式导电端子。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一种探针式导电端子一般包含有金属套筒、弹簧及探针,金属套筒具有一圆筒状的容置腔及一封闭该容置腔下端的底座,探针可活动地装设于金属套筒内,探针具有一容置于容置腔内的连接部及一伸出容置腔上端的抵接部,连接部的外周缘可滑动地抵触容置腔的内壁,弹簧收容于容置腔内且弹性压设在探针的连接部和金属套筒的底座之间,使得探针可相对于金属套筒上下滑动,从而满足探针与外部电子元件弹性抵触而实现电性连接的目的。
然而,该结构的探针在容置腔内活动时,其抵接部若受到不垂直于其轴线方向的外力作用,便会使探针发生倾斜,这样就会导致连接部的外周缘不能与容置腔的内壁充分接触或导致抵接部的外周缘与容置腔的内壁接触,从而易发生断电情况或不稳定的接触,影响导电端子的正常使用。
因此,急需要一种改进的探针式导电端子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稳定电性接触的探针式导电端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探针式导电端子,包括金属套筒、弹簧及探针,所述金属套筒具有一圆筒状的容置腔及一封闭容置腔下端的底座,所述探针可活动地装设于金属套筒内,探针具有一容置于容置腔内的连接部及一向上伸出容置腔外的抵接部,连接部的外周缘可滑动地抵触容置腔的内壁,所述弹簧收容于容置腔内且弹性夹持在探针的连接部和金属套筒的底座之间,其中,所述探针式导电端子进一步包括装设于容置腔上端内的绝缘套,所述绝缘套具有一竖直贯穿并与容置腔和探针同轴的限位孔,探针的抵接部穿插在限位孔内。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限位孔上端的直径与抵接部的直径相匹配并小于连接部的直径。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金属套筒容置腔上端的直径大于下部分的直径并于其连接处形成一挡台,所述金属套筒上边缘收缩形成一挡边,所述绝缘套固持在挡台与挡边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探针的连接部具有一圆柱状的基部及自基部下表面的外周缘向下延伸形成的数个相互间隔的卡持臂,每一卡持臂的末端径向向外凸设一接触块,所述接触块于绝缘套的下方可滑动地抵触容置腔的内壁。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抵接部自基部的上表面向上收缩延伸而成。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卡持臂沿探针的轴线对称排设。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卡持臂的外侧面呈弧面且与基部的外侧面共面。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接触块的外侧面呈一横向放置的V字形。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探针式导电端子进一步包括一收容于容置腔内的绝缘球,所述绝缘球夹持在卡持臂的末端和弹簧的上端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绝缘球是用陶瓷材料制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探针式导电端子通过在金属套筒容置腔的上端处装设绝缘套,使探针的抵接部穿插在绝缘套的限位孔内,从而避免探针在上下活动时发生倾斜,即使抵接部受到不垂直于其轴线方向的外力作用,绝缘套仍能保持探针沿金属套筒和探针的轴线上下滑动而不倾斜,进而避免了抵接部与容置腔的内壁发生接触,且有效保证了连接部外周缘与容置腔内壁的稳定接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探针式导电端子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探针式导电端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探针式导电端子100包括金属套筒10、弹簧20及探针30,金属套筒10具有一圆筒状的容置腔11及一封闭容置腔11下端的底座12,探针30可活动地装设于金属套筒10内,探针30具有一容置于容置腔11内的连接部31及一向上伸出容置腔11外的抵接部32,连接部31的外周缘可滑动地抵触容置腔11的内壁,弹簧20收容于容置腔11内且弹性夹持在探针30的连接部31和金属套筒10的底座12之间,其中,探针式导电端子100进一步包括装设于容置腔11上端内的绝缘套40,绝缘套40具有一竖直贯穿并与容置腔11和探针30同轴的限位孔41,探针30的抵接部32穿插在限位孔41内,从而避免探针30在上下活动时发生倾斜,避免了抵接部32与容置腔11的内壁发生接触,且有效保证了连接部31外周缘与容置腔11内壁的稳定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98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长寿命耐插拔连接器
- 下一篇:插孔组件以及电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