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远程控制车载防盗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4437.8 | 申请日: | 2017-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6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姜云鹏;刘珂;周方正;杨学猛;马雪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1/00 | 分类号: | B60R11/00;B60R25/0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1 | 代理人: | 李帅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远程 控制 车载 防盗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报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远程控制车载防盗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越来越多地走入平常百姓家,趋势是要求汽车的设备设计更加人性化,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便利,从而更好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更多的享受。另外,汽车还是一份昂贵的财产,加上其本身的特性,对其看护防盗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为了防止汽车被盗,通常都会给汽车加装防盗报警装置。由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经常震动,现有的防盗报警装置容易因震动而损坏,造成防盗报警装置使用寿命短,因此,提出一种远程控制车载防盗报警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程控制车载防盗报警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远程控制车载防盗报警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通过螺丝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部贯穿有电缆孔,所述外壳的内侧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导柱,所述导柱贯穿支撑板连接有挡块,所述支撑板的底部通过第一弹簧连接于外壳的内侧底部,所述第一弹簧套接于导柱的外侧,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有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铰接有第一减震杆,所述第一减震杆的顶部与第二安装架相铰接,所述第二安装架安装在安装板的底部,所述安装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四安装架,所述第四安装架铰接有第二减震杆,所述外壳的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三安装架,所述第二减震杆的外侧与第三安装架相铰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外侧均匀贯穿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数量不少于十个。
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杆的数量不少于四个,且第一减震杆为等距设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部通过胶水等距粘贴有橡胶块,且橡胶块的数量不少于三个。
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杆和第二减震杆均包括套筒和连接杆,所述套筒的内部设有滑块腔,所述连接杆的右端连接有插入于滑块腔内部的滑块,所述滑块的右侧通过第二弹簧连接于滑块腔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外部左右两侧底部均设有安装片,所述安装片的顶部贯穿有安装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通过第一弹簧、第一减震杆和第二减震杆的设置,使得该报警装置能够在车体震动时保护报警设备不受到损伤,提高了报警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减震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顶盖、3导柱、4支撑板、5挡块、6第一弹簧、7第一减震杆、8第一安装架、9第二安装架、10第二减震杆、11安装片、12安装孔、13电缆孔、14散热孔、15套筒、16滑块腔、17第二弹簧、18滑块、19连接杆、20橡胶块、21安装板、22第三安装架、23第四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远程控制车载防盗报警装置,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顶部通过螺丝安装有顶盖2,所述顶盖2的顶部贯穿有电缆孔13,所述外壳1的内侧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导柱3,所述导柱3贯穿支撑板4连接有挡块5,所述支撑板4的底部通过第一弹簧6连接于外壳1的内侧底部,所述第一弹簧6套接于导柱3的外侧,所述支撑板4的顶部设有第一安装架8,所述第一安装架8铰接有第一减震杆7,所述第一减震杆7的顶部与第二安装架9相铰接,所述第二安装架9安装在安装板21的底部,所述安装板2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四安装架23,所述第四安装架23铰接有第二减震杆10,所述外壳1的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三安装架22,所述第二减震杆10的外侧与第三安装架22相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1的外侧均匀贯穿有散热孔14,所述散热孔14的数量不少于十个,用于对装置进行散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震杆7的数量不少于四个,且第一减震杆7为等距设置,使得安装板21的支撑减震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4的顶部通过胶水等距粘贴有橡胶块20,且橡胶块20的数量不少于三个,用以减少安装板21与橡胶块20碰触时的震动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44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