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能式转向管柱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2738.7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69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范庆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立昂(上海)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能式 转向 管柱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管柱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能式转向管柱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转向管柱总成是汽车转向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而转向管柱总成的吸能效果关系到驾驶员的生命安全,各厂家均在使用不同的吸能方式以提高汽车安全性。
现有技术中,碰撞缓冲式转向操纵机构通过装置的变形吸收冲击能量。目前吸收冲击能量的方式和机构很多,但吸收冲击能量的大小是不可调节的,并且由于防碰结构的原因,在装配时,碰撞吸能保护的压溃力不能检测。
公开号为CN203381676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吸能转向管柱总成,该专利中的转向轴部件中花键套管与连接轴通过弹簧夹压装连接,弹簧夹的变形可以产生轴向滑动从而吸收能量减少驾驶员的伤害。但该专利中弹簧夹的形变能力有限,导致轴向吸能能力减弱,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提供一种吸能式转向管柱总成,提高碰撞吸能能力,减少驾驶员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能式转向管柱总成,提高碰撞吸能能力,减少驾驶员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吸能式转向管柱总成,包括花键管、弹簧夹以及连接轴,所述花键管通过弹簧夹与连接轴连 接,所述弹簧夹呈环状体结构,所述弹簧夹的内侧壁设有若干弹性吸能垫,所述连接轴包括第一连接轴以及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靠近第二连接轴的端部具有缓冲吸能腔,所述缓冲吸能腔内设有弹性压簧,所述第二连接轴靠近第一连接轴的端部具有压簧连杆,所述压簧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接轴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缓冲吸能腔并与所述弹性压簧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吸能垫为多个,均匀分布在所述弹簧夹的内侧壁。
优选的,所述弹性吸能垫的材质为橡胶。
优选的,所述压簧连杆的端部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于所述缓冲吸能腔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的直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能式转向管柱总成,通过在弹簧夹的内侧壁设有若干弹性吸能垫,增强了吸能效果,减少了驾驶员受到的冲击,同时在连接轴内设置缓冲吸能腔,在受到外力撞击时,压簧连杆抵压压簧,以使压簧产生形变,提高了对撞击力的转换能力,保证转向管柱的压溃吸能要求,避免了现有连接方式的缺陷,满足了产品碰撞功能,同时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吸能式转向管柱总成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
10.花键管,20.弹簧夹,21.弹性吸能垫,30.连接轴,31.第一连接 轴,32.第二连接轴,33.缓冲吸能腔,34.弹性压簧,35.压簧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清楚易懂,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该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一般替换也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其次,本实用新型利用示意图进行了详细的表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例时,为了便于说明,示意图不依照一般比例局部放大,不应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上述及其它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将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吸能式转向管柱总成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吸能式转向管柱总成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能式转向管柱总成,包括花键管10、弹簧夹20以及连接轴30,花键管10通过弹簧夹20与连接轴30连接,弹簧夹20的变形可以产生轴向滑动从而吸收能量减少驾驶员的伤害,但现有技术中的弹簧夹20的形变能力有限,导致吸能效果不佳。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弹簧夹20呈环状体结构,弹簧夹20的内侧壁设有若干弹性吸能垫21,弹性吸能垫21为多个,均匀分布在弹簧夹20的内侧壁,弹性吸能垫21的材质优选为橡胶。通过在弹簧夹20的内侧壁设置弹性吸能垫21,弹性吸能垫21可吸收连接轴部分撞击力,优化吸能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立昂(上海)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优立昂(上海)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27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