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报警装置以及供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2516.5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26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马健;马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领世能(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3/20 | 分类号: | H02H3/20;G01R19/165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徐彦圣 |
地址: | 300400 天津市北辰区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报警装置 以及 供电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报警装置以及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工频交流电(即市电)已经遍布每一个家庭和单位,用电的安全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的市电通常由两条输出线供电,其中一条为火线,另一条为零线,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即为市电电压。两条输出线之间的市电电压,是由来自电网的高压电经变压器输出的。变压器通常由铁芯,一级缠绕在铁芯上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组成,其中初级线圈的两端连接电网,次级线圈的两端连接两条输出线。利用铁芯与初级线圈、次级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效应,即可将电网的高压电转换为低压的市电电压。
但是,在实际的供电过程中,不能完全保证在电网一直处载稳定的额定电压下工作,而是在额定电压附近的一个范围内工作。如果电网电压高出额定电压的15%,通常就被认定为过压现象。设备老化、技术故障、人为故障、自然灾害、停电再来电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过压现象,过压会使用电设备发热、击穿、烧坏,甚至引起火灾,因此防范过压现象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对于电网过压的防护措施,通常是在交流输出端设置过压保护器,对市电的输出线路的电压进行监测。当输出线路的电压过大时,利用空气开关或继电器断开等方式,切断输出线路的供电,以实现线路及用电设备的保护。但是,现有的过压保护器的灵敏度较低,在发生过压时不能有效对线路进行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报警装置以及供电系统,能够在电网发生过压等故障时有效保护输电线路,提高了输电线路的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报警装置,包括感应线圈、报警芯片和报警器;
所述感应线圈用于与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串联,并产生感应信号;
所述报警芯片接收所述感应信号,当所述感应信号超出预设值时,所述报警芯片输出报警启动信号;
所述报警器接收所述报警启动信号,并根据所述报警启动信号发出报警。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报警芯片中包括比较单元和触发单元;
所述比较单元接收所述感应信号,并将所述感应信号与所述预设值进行比较;
当所述感应信号超出预设值时,所述触发单元输出报警启动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报警装置中包括蜂鸣报警器。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报警装置中还包括灯光报警器。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报警芯片与所述感应线圈之间连接有滤波电容。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供电系统,包括变压器以及上述的安全报警装置;
所述感应线圈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串联;
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连接交流输出端。
结合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变压器的铁芯为E型铁芯。
结合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分别缠绕在所述E型铁芯两端的磁芯;
或者,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两部分分别缠绕在所述E型铁芯两端的磁芯,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两部分分别缠绕在所述E型铁芯两端的磁芯。
结合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变压器还包括用于隔离杂波的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且所述第三线圈和所述第四线圈缠绕在所述E型铁芯中间的磁芯。
结合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E型铁芯中间的磁芯可沿其延伸方向伸缩,以调节所述第三线圈和所述第四线圈在所述E型铁芯中间的磁芯上缠绕的匝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领世能(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领世能(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25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